胡人正在集結兵馬準備南下。
講武堂的學子們也在各地征召願意守城的百姓。
不過大家的心裡十分清楚,想要憑借這些倉促從軍的百姓來抵禦那些鮮卑人多半是不行的。
終究還是要靠朝廷的兵馬。
隻是這一來一回的時間,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守得住。
幽州的這支漢軍能不能守得住暫時沒人知道。
但上庸的胡奮覺得自己很有可能守不住了。
從蜀軍進攻上庸開始,胡奮就不止一次的發兵向洛陽求援。
援兵等到了,但卻不是胡奮想要的援兵。
胡奮需要的是朝廷訓練有素的兵馬,而不是隻有一堆錢糧和一些家族私兵的士族支援。
他們的支援對於胡奮來說,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因為糧食能喂飽士兵,但卻不能變成士兵。
那些士族私兵同樣也不如朝廷兵馬那般聽話。
好在他們送來的糧食和錢足夠多,多到胡奮能夠從上庸臨時征召士兵。
算是艱難的把上庸給守了下來。
可是半個月前,形勢變了。
那天本應該是一批糧草押運到上庸的時候。
但是胡奮卻從軍需官那裡得知,並無糧草入賬。
一開始胡奮也沒有在意,糧草運輸這種事情,隻要在三日之內能夠押送到軍中,都算不上延誤。
況且就算是真延誤了,胡奮也不能拿對方怎麼樣。
便沒有繼續追究,甚至連催促糧草的兵馬都沒有派出。
可時間一天天的過去,糧草卻遲遲未到。
這下就算是再傻的人也知道出問題了。
胡奮立刻派人前去查看,結果就看到被焚毀的糧草和被簡單掩埋的屍體。
得到這個結果後,胡奮的腦袋都炸了。
他憑什麼守得住上庸,無非就是靠錢來堆,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手段。
糧草被燒對於胡奮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麼大事,士族手中的錢多的是。
隻要他們不想被蜀軍殺到南陽,他們就得繼續給自己支援。
這個消息足足瞞了自己五天才是真正要命的。
劫掠糧草的不可能是附近的百姓,他們沒有這個膽量也沒有這個本事!
這意味著有一支敵人殺到自己背後,並且這支敵人還讓自己失去了對後路的掌控!
胡奮猜測這多半是蜀漢的兵馬,可想要把這支運糧隊全都截殺並且封鎖住消息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不僅人數要多,而且速度要快。
這麼大一支兵馬,悄無聲息的出現在南陽腹地,並且隱匿行蹤。
這對於胡奮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想到這裡,胡奮的臉上不由得泛起一絲擔憂。
“給南陽郡去信,把糧草被燒毀和有蜀軍殺到南陽腹地的消息告訴他們。”
“讓他們趕緊搜查這支賊兵,同時再送糧草到上庸。”
上庸要守,但這支蜀軍也不能放過。
但胡奮不知道的是,此時真正頭疼的既不是他也不是南陽郡郡守。
而是夾在南陽和上庸之間的南鄉郡守。
數日前,南鄉郡守得到消息,有一夥匪徒出現在上庸和南鄉交界的地方。
一開始南鄉郡守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自漢末亂世到如今大晉立國。
地處中原的荊州地區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一些強人劫掠縣城。
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失敗的基本當場被殺,不被殺的也成不了氣候。
成功的則會迎來朝廷官軍的絞殺,最終還是落得身死的下場。
尤其是在靠近蜀漢兩國交界的地方,這種小騷亂更是數不勝數。
隨後便派了些兵馬前往征剿。
結果僅僅隻是幾天過後,南鄉郡守便得到了押送糧草的隊伍儘數被殺,糧草被焚毀的消息。
不止如此,附近的幾個縣城也被攻破,縣令等一乾朝廷官員儘數被殺。
幾個縣現在已經亂成一團。
至於自己派去的那些兵馬,自然也是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南鄉郡守頓時慌了。
攻破縣城不可怕,殺官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這夥人盯上了運往上庸的糧草。
並且還是在南鄉郡境內被焚燒的。
這責任最終肯定是要落到自己頭上的!
南鄉郡守一邊派人向朝廷求援。
一邊趕緊組織人手準備剿匪。
同時也派人告知上庸胡奮境內出現匪徒的事。
與此同時,文鴦饒有興趣的看著眼前城門緊閉的城池。
臉上沒有半點深入敵境的擔憂。
半個月前,他帶著一千精兵在陸晏的幫助下,偷偷潛入晉國境內後。
剛好撞上給上庸押送糧草的隊伍。
這簡直就是瞌睡遇見枕頭。
文鴦當即便下令衝殺,可憐這些負責押送軍糧的士兵,本身就是些沒有戰鬥力的地方兵。
更何況遇到的是文鴦這樣的萬人敵。
隻一回,這些晉兵便被衝散了,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至於剩下的那些負責運糧食的民夫,文鴦倒是沒把他們怎麼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命人將其衝散後,便不再理會。
隻是這堆積如山的糧草,吃又吃不完,拿又拿不走。
最後隻能含淚燒掉。
將那些被殺的晉國士兵匆匆掩埋後,文鴦便帶著士兵離開。
他得到的旨意是到敵人後方進行騷擾。
給羅憲創造奪取上庸的機會。
如何創造機會,自然就是斷絕敵人糧道了。
但文鴦也知道,自己此舉必然會引來敵人的報複。
單憑自己這一千人,想要對付源源不斷的敵軍,根本就不可能。
要麼被一點點的磨死,要麼退出晉國的勢力範圍。
可這兩種結果,哪一種都不是文鴦想要的。
那文鴦唯一的選擇就是把水攪渾,儘可能的牽製敵人的精力,讓他們沒法全力對付自己。
文鴦最終選擇攻打城池,以此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不過一千人想要攻打城池,基本上也是癡心妄想。
所以所謂的攻打城池,其實就是偷襲。
派出十幾個人裝扮成百姓模樣,趁守衛不注意控製住城門,然後大軍掩殺過去,迅速解決敵人。
在準備偷襲之前,文鴦把一切能夠證明自己和士兵是漢軍身份的東西全都藏了起來。
這次他打算打著大漢的名義動手。
一來是不想太快引起晉國的警惕,匪徒和敵國兵馬的區彆還是很大的。
二來是因為這種舉動必然會傷害到無辜的百姓,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要是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來曆,對大漢的名聲多有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