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進來的女子正是剛剛被王小q施法定住的小棠,李清照最初並沒有注意到她說什麼,而是被她臉上所畫圖形吸引住了。
“小棠,你看你的臉,成何體統!”
眾人也發現了,她的一張俏臉上畫的是一幅大明湖的風景圖,將“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明珠”畫的栩栩如生。
小棠這才想起來剛剛被人捉弄的事情,指著王小q氣急敗壞地說道:“是他,都是他做的好事!”說著話她又一次不自量力地舉起漱玉劍,準備和王小q拚個你死我活,卻被李清照攔住。
“胡鬨!給我退下!”
小棠一臉委屈地收起寶劍,退到一旁,默默地用手擦掉臉上塗畫,卻越抹越醜。李清照看小棠眼中噙滿淚水,雖然無比委屈,卻死活不讓那滴淚水輕易留下,她又有點兒心疼,可又對王小q毫無辦法。
張曜問小棠道:“你剛剛說什麼?”
“哦,對了,差點耽誤大事。”小棠緊張地說道,“剛剛大明湖中央突然湧出一股四五米高的水柱,現在湖水正在上漲,恐怕用不了多久,水麵就會衝出湖岸!”
曾鞏忽然驚呼道:“大明湖四怪已有三處破掉,看來劫數真的要到了!”
幾人議論紛紛,臉上都是驚慌的表情,王小q看著他們哈哈大笑道:“你們還都是神仙呢,怎麼如此大驚小怪?那是我的泉眼,咕嘟泉,哈哈!”原來這股水柱竟是王小q腳尖點地變化出來的。
可是這番話並沒有讓他們心安,張曜急道:“哎呀,你知道什麼呀!這幾天大明湖出現了蛇群,還有青蛙鳴叫,現在又漲水,不祥之兆啊!”
王小q依然不以為然,沒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張曜便向他解釋了大明湖四怪。
關於大明湖有四大怪明代即見有載。清代的《曆城縣誌》記有:“湖出城中,擅奇宇內;異在恒雨不漲,久旱不涸,蛇不見,蛙不鳴。”自此大明湖“雨不漲,旱不涸,蛇不見,蛙不鳴”四大怪之說,廣為流傳。事實也確實如此,大明湖裡,從來不見水蛇身影;夏秋雨後,大明湖附近的灣塘稻田裡,蛙聲一片,而湖中的青蛙卻大嘴似啞,從來都是寂然無聲。偶有青蛙跳上荷葉,仰頭鼓肚,竟發不出聲。以致當地流傳一句俗語:“大明湖蛤蟆乾鼓肚”。大明湖水常年出奇的平穩,無論暴雨還是久旱,均不覺湖水有明顯的漲落。
這些所謂奇怪的自然現象令人不解,其中,大明湖中“蛇不見,蛙不鳴”現象,就使人頗感興趣。大明湖的青蛙為什麼不會叫?
相傳:乾隆皇帝南巡,停蹕濟南,夜宿大明湖邊。湖上青蛙經夜聒噪,吵得皇上難以成眠。即令隨臣劉墉傳旨,禁蛙夜叫。劉墉忙登北極閣向湖中宣旨,禁蛙鳴叫,情急忘傳夜字。禦旨金口,連蛙輩也不敢違逆。從此,大明湖的青蛙晝夜都不敢再叫。
傳說終歸戲言,一笑了之。對於四怪現象,後有研究者解釋:大明湖水源於濟南各泉的泉水,出水口常年水溫約為十五六度,導致湖水溫度較低。青蛙冬眠夏出,適宜生活在25度以上水溫環境。溫度過低不能發情,就叫不出聲。灣塘水田裡水溫較高,青蛙發情就會鳴叫求偶。湖中無蛇,亦是同理。蛇雖避陽喜陰,但水溫太低,不適宜蛇的活動。
至於湖水“久雨不漲”因大明湖北岸修有水門,暴雨洪湧,湖水從水門自然流出。“久旱不涸”是因為濟南泉水眾多,四季長流,即使乾旱的冬季,仍有泉水入湖。大明湖底又為質地細密的溶岩層,積水不易滲漏。
現如今,蛇已現,蛙已鳴,水已漲,種種跡象都預示著不詳。
但王小q聽完沒有感到絲毫驚慌,他微微閉上眼睛,無上功法體內流轉,確實沒有感受到什麼異樣,於是說道:“何必大驚小怪,隻要你們承認我是咕嘟泉龍王,我收了法力便是!”
眾人對他無奈至極,隻好嘴上說著承認,讓他先把大明湖底的大洞給堵住,要不然大水真漫上來,禍就大了。
李清照說道:“好了,一切皆有定數,無法強攔,諸位也不必感傷,劫數之後,我們還是要回來的。”
曾鞏一直沒有說話,隻是在一側唉聲歎氣,不住地搖頭,大明湖如今的輝煌也離不開自己曾經付出的心血,麵對劫難,自己又無能為力,怎能不敢傷呢?
曾鞏,字子固,北宋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雅號南豐先生。北宋熙寧四年(1071)六月,曾鞏任齊州(今山東濟南)知州,成為齊州的父母官。在齊州任上,曾鞏乾了兩年餘三個月,之後調任襄州知州。雖然在齊州任職時間不算長,曾鞏卻廣行善政,深受百姓愛戴。
曾鞏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其弟曾肇說他“為人惇大直方”,“不為矯偽姑息以阿世俗。弗在於義,雖勢官大人不為之屈,非其好,雖舉世從之,不輒與之比”。主掌齊州間,曾鞏不畏強暴的性格得到充分彰顯。齊州曲堤有戶周姓人家,是當地名門望族,周家子弟周高依仗家勢在鄉中為非作歹,打罵戕害平民,成為當地一大禍害。對此,州縣的各級官吏知情卻不敢拿辦,因為周家背後還有更大權貴的支持,那些勢力足以令州縣官吏丟官棄職。初到齊州的曾鞏卻不顧慮這些,了解情況後,他果斷將周高拿下“取置於法”,而周氏家族自知理虧竟也未敢再生枝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