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蛋跟產能有什麼必然聯係嗎?
“你的意思是?”方軍有些遲疑的問。
“老板,你看啊,光是送一個核心上去,都要差不多一周。這還隻是單程呢。這樣一個零件一個零件的送過去,那要折騰到什麼時候?”
王康平認真說著。
“倘若我們有好幾艘飛船,一同出發的話,哪怕是兩周跑一個來回,也能搞定這個空間站了。”
“更多的飛船啊……”方軍點了點頭,“搞更多的飛船,自然是沒有問題的。隻是,材料夠嗎?”
鋼鐵哥斯拉在地下又不是乾躺著不乾活的。
每天在挖洞之餘,還能搞點礦物。
這些礦物經過適當的冶煉之後,將會成為飛船的材料。
“不夠就造慢點咯。”王康平笑了笑。
“說得對,那就造吧。”方軍同意了此事,“說起來,這些飛船,都還沒有進行過疲勞測試呢,要不要搞一個?”
飛機也好汽車也罷,在真正定型之前,都要進行非常多的測試的。
疲勞測試也隻是其中一種而已。
經過這種測試,可以比較準確地得到載具們到底能夠跑多久才會壞。
顯而易見,航天器很少進行這種測試。
測試得最多的,無非就是引擎的性能。
沒辦法,誰讓這玩意造價那麼高呢。
一般國家都承受不了幾次發射,更彆說奢侈地反複發射,進行測試了。
在這方麵,公司也算是開創了先河。
連引擎的地麵試車都省了。
直接打上天。
超級離譜。
方軍現在提起來,有點先上車後補票的意思。
“如果有餘力,當然是要測試的。”王康平還是挺讚成做這個的。
前提是,有錢。
一架少說也值個幾十億的飛船拿去做測試,一般的企業哪裡支撐得起。
就算是華國官方,也得開會再開會,商討再商討。
最終嘛……
也許會省掉測試過程吧。
就跟造航母一樣。
造就造了,還測試個啥?
髪國的戴高樂核動力航母總是出問題,吃了沒測試的大虧,不也是捏著鼻子繼續用。
沒辦法,貴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