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
也不可能都改建地熱發電站吧?
“也不是說浪費,最多算是利用不上而已。畢竟,這本來就是廢物利用了。”部長是這麼認為的,也是這麼說的。
挖礦挖出來的空洞,拿來再利用一下而已。
有啥浪費一說?
“說得也對。”方軍笑了笑。
一通閒聊之後,他忽然感覺到了熱。
剛想出聲詢問,部長就開口了:“老板,咱們已經到了很深入的地方了,開始感到熱了。”
方軍聽完,都是恍然大悟。
對哦,都深入地下了,感覺到熱是很正常的。
“再隔熱的材料,都不可能全方位三百六十度無死角長期地保持低溫。”部長說得有些感歎。
熱,可以視作是物體之間能量交互的結果。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種材料是絕對的不與能量進行交互。
最多是很遲緩,非常緩慢地進行交互。
因此,再牛逼的隔熱材料,扔高溫環境裡,也不可能一直保持著低溫。隻能說是在一定時間之內,保持低溫。
“我們身上的動力外骨骼,是針對高溫環境進行了特殊優化的。哪怕是這樣的裝備,也隻能讓我們在地下活動二十個小時。超過這個時間,就會出問題。”部長拍了拍動力外骨骼,發出沉悶的敲擊聲。
“二十個小時……”方軍有些無語,“這麼長的時間,不是足夠我們使用了嗎?”
足足二十個小時呢。
隻需嚴格執行八個小時工作製,就可以安排活人下去挖礦啦。
“老板,安靜地待著,跟劇烈的活動,是不一樣的。”部長哭笑不得,“人類在這種環境裡待久了,就算身體扛得住,心理也不一定扛得住。再說了,咱們有機器人,就沒必要上真人了吧。”
您還是收斂一下吧。
又不是什麼黑心資本家,乾嘛非得讓活人下來挖礦呢?
“另外,機器人省事啊。也不需要準備各種維生物資。”部長補充道,“若是活人下來挖礦,氧氣啊,水源啊,食物啊,一樣都不能少。還要解決排泄、休息等問題。挺麻煩的。”
以排泄為例。
地底下幾百度的高溫環境,恰好又拉肚子了,怎麼處理?
直接拉褲襠裡?
這種活計,怕是沒有五六萬一個月,都招不到人來乾活哦。
“那還是機器人吧。”方軍張望了一下,“機器人確實省事,連通風都不用搞了。”
他一路看過來,除了最開始那些地方有通風管道,後麵的,都沒有了。
估計是沒考慮過讓活人過來的。
所以不需要氧氣。
不得不說,有些場合,機器人比起血肉組織的人類,優越不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