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麵寬敞,但是很薄。獨腿部分,又長又細的。
看上去好像承載不了多大重量似的。
毫無疑問,科研船的概念圖,是長胖了,並且縮水了的領航員號。
看了眼數據。
圓盤部分,直徑接近三百米。
這玩意需要以每秒3836米的速度進行旋轉,才足以產生等同於藍星地麵的重力。
這個速度,還是挺快的。
人住在空間站裡,大概20多秒轉一圈吧。
大概陸昊宇他們也覺得這個旋轉速度偏快,所以這個空間站的輪胎部位,是沒有任何舷窗的。
人無法在裡麵直接看到外麵的景色。
所有的舷窗,都集中在車軸部位。
方軍也不確定這樣的設計是對還是錯。
反正大夥,無論你我,都是第一次做科研船的設計。
隻要超算裡跑一下,相關數據沒問題,設計行得通,那就直接造就行了。
沒什麼可說的。
“挺好的,拿去開造吧。”方軍直接拍板了。
“老板,我也想。”陸昊宇兩手一攤,“隻是……這玩意……是完完全全沒有突破大氣層的能力的。”
那是正兒八經的宇宙用飛船。
僅限於宇宙裡行駛。
“看出來了,然後呢?”方軍不解地看著陸昊宇。
就那個輪胎造型,能突破大氣層才有鬼了。
既然不能從藍星地麵起飛,那就在外太空直接造啊。
有什麼問題?
地麵上造好零部件,用蜃級飛船拉到天上,再焊接起來。
這不是很簡單麼?
“老板,你得決定,我們是先在月球造幾艘這樣的船,還是全部在藍星這邊建?雖然它們最後都是在太空之中組裝起來。”陸昊宇說出了重要的部分。
“為什麼要到月球造?”方軍有些茫然。
“因為月球天空電梯的空間站部分造好了啊。那邊的勞力,空出來了。”陸昊宇說得理所當然。
“咦?”方軍愣了下,“這麼快?”
在他的印象裡,那玩意不是還要再過幾個月才能造好的嗎?
理論上,這個數字是不會變的。
原因很簡單。
公司的人工智能就算再強大,在算力總量的限製之下,能夠指揮操控的工程機器人是有限的。
機器人的建造速度是固定的,加上固定數量的機器人,隻需要算一算就知道大概什麼時候能夠建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