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技術,沒有推廣應用,並不是因為它們不好用,而是不契合當下的環境。
“再過一百年吧,到時候就沒問題了。”她推測著。
“一百年,夠嗎?我怎麼感覺需要兩百年?”鄧偉有些好奇,“白象那邊,還有非洲那裡,不是很多地方都需要時間去熬嗎?一百年真的夠嗎?”
“若是上麵願意花資源投資,我感覺一百年是夠的。”劉水雲揮揮手,“不說這個了,聊點彆的吧。”
一邊說,一邊邁開雙腿,朝原定的目的地走去。
鄧偉隨之跟上。
“聊點啥?對了,聯盟最近有個星環計劃,你聽說了嗎?”鄧偉想到了這事,“你覺得這個項目,有可能落地嗎?”
“星環麼……大概率是會成的。就是不知道……月球應該怎麼處理。”劉水雲輕輕皺起眉頭。
所謂的星環計劃,就是在藍星大氣層之外,繞著赤道線修建一座巨大的空間站。
該空間站一旦落成,就猶如一個金屬圓環,套在了藍星上麵。
毫無疑問,這是個很瘋狂的超級計劃。
跟把海王星改造成超算中心的矩陣計劃比起來,也是不分上下了。
雖然看上去很瘋狂,但這樣的計劃,是很符合邏輯的。
原因就在於交通上麵。
以前,人們覺得,隻要修建太空電梯,就能便捷的來往於藍星地麵與外太空。
然而,待太空電梯在月球上使用一段時間以後,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吞吐量不夠。
是的,就是吞吐量不夠,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如果無法理解,可以拿現代港口來對比一下。
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的港口,是魔都港口。根據舊有數據,可以得知,在2024年該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了51506萬標準箱,成為全球首個年吞吐量超過5000萬標準箱的世界大港,並連續15年排名世界第一。
而該港口的水域總麵積約為36202平方公裡。其中,長江口水域占據了絕大部分,麵積約為3580平方公裡。黃浦江水域麵積約為33平方公裡。搭配上麵積約為72平方公裡的港區陸域,毫無疑問地成為藍星上最大的港口。
順帶一提,該港口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公裡。
是真的占地極廣的龐然大物。
而這樣的港口,隻是華國當初對外開放的129個水運口岸中的一個。
隻要腦子清醒一點的,就能明白,這麼多的港口加起來,為華國一個國家服務,都不好說完全滿足需求了。
那麼……
區區一個太空港,哪怕那玩意建造得超級巨大,展開麵積超過二三十公裡……
又怎麼可能滿足整顆藍星與外界的物資交換需求?
事實上,在月球太空港那邊,經常上演類似舊時代華國春運的畫麵。
一大堆貨物排隊等著進港口。
密密麻麻的,都排滿了。
既然一座太空港無法滿足運輸需求,那多搞幾座太空港,不就行了嗎?
若是更進一步。
把這些飄在天上的太空港,互相鏈接在一起,拚湊成一個巨大的圓環。
吞吐貨物不就更方便了嗎?
基於這個想法,星環計劃被提了出來。
所以說,單從邏輯上看,星環是沒什麼問題的。
就是要考慮一下,月球對於星環的影響。
喜歡我真的不是穿越者啊請大家收藏:我真的不是穿越者啊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