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經過一些特殊設備的轉化與加工,可以直接獲得想要的金屬錠。
恒星鍛爐的出現,進一步的提高了環形世界的建造速度。
可是,那還是太慢了。
從開工第一天算起,直至恒星鍛爐出現,已經是過了二十三年。
如此漫長的時間,也隻是把一顆行星削掉了十分之一,拿來轉化為材料,去建造環形世界。
材料都那麼少,就更彆說建好的空間站了。
也就幾百公裡長而已。
真的太渺小了。
毫無疑問,這樣的速度,如此的效率,還是不夠。
因為……
恒星太大了。
而能夠繞其一圈的環形世界,更大。
哪怕是以太陽係為例。
僅僅太陽的赤道周長,就相當於3447個藍星首尾相連了。
真的太大太大了。
而那隻是太陽而已。
鐵蛋為了彰顯身份,刻意地找了個比太陽更大的恒星。
那玩意是太陽的三倍大。
也就是說,建造環形世界所需要的材料,會更多。
基於如此條件,毫無疑問,現有的建造速度肯定是不行的。
還需要更強更厲害的,能夠用於建造的工具。
於是,那天才繼續投身研發當中。
這一次,他思考了足足三十年。
在那麼長的時間裡,他做了多次實驗,終於是搞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技術。
那就是地幔虹吸。
有了這個技術以後,可以先在行星表麵打出深度直達地幔層的深井。
再通過疊加振蕩電磁場,在特定路徑上形成勢能梯度,引導中性粒子向低勢能區遷移類似氣壓差驅動氣流),製造出類似黑洞吸積盤的‘電磁吸積管’。
經由該‘吸管’,可以直接將熔融態金屬岩漿抽至搭建在行星大氣層之外的同步軌道。
到了這一步,隻需按照需求,對金屬岩漿進行材質梳理,搭配研發采掘綜合站以及恒星鍛爐時搞出來的一些技術,就能便捷的生成特種合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此,終於是可以便捷又快速地獲得大量的金屬原材料了。
那些個行星,猶如椰子一樣,可以輕易地被汲取精華部分,被用到環形世界的建造當中。
不過,地幔虹吸還是有些缺陷。
在實際使用過程之中,人們發現,由於行星的質量損失過快,該行星地質災害不斷出現。
地質災害頻發也就算了。行星減少的質量,也會對引力帶來影響,進而影響同步軌道上的采掘綜合站,以至於整個生成工序,變得不是很安定。
該天才不得不繼續深耕相關技術。
直至研製出了地震抑製係統,防止行星因質量流失引發地質災難才算是告終。
這麼一折騰,又是十多年。
也就是說,前前後後花了差不多八十年,才讓鐵蛋真切的擁有了快速獲得原材料的技術。
咋說呢……
對比還在太陽係那會兒,兩年從無到有直接讓沙漠裡長出宇宙戰艦,十年不夠就考慮衝出太陽係……
那是遠遠的比不上。
可要是跟衝出太陽係之後,兄弟五個各奔西東,自己獨立出門打拚,足足上千年都沒有搞出啥太大名堂來說……
那絕對是吊錘級彆的。
“果然,天才就是天才,太牛逼了。”
鐵蛋對此很是感歎。
看著刻意地把軀體改造成人首蛇身的天才,嘴裡的感歎更真誠,也更無奈了。
“假如沒有怪癖,那就更好了。”
喜歡我真的不是穿越者啊請大家收藏:()我真的不是穿越者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