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專門研究古代生存的博主,沈清棠知道最早的香菇種植就是利用樹乾種植。
她在山上找了棵出過香菇的樹,讓沈清柯幫她把樹砍回來。
砍種香菇的樹叫做檣。
樹砍回來還要在上麵用斧頭砍出痕跡和溝槽,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這一步叫剁花。
然後找些樹枝、樹葉把溝槽遮擋起來叫做衣。
香菇不喜陽光,還要挑個背風處。
沈清棠弄的第一棵樹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十天。
目前來看隻有寥寥無幾的菌絲。
不知道是樹木沒選對還是天太冷亦或是樹乾欠打。
樹乾真會欠打,用棍子在溝槽旁敲敲打打叫驚蕈。
她拿著斧柄在樹乾上相關部位敲擊了一遍。
第二棵樹,沈清棠在上麵鑿了小孔,把平菇根上撕下來的小段塞進去用木屑填上。
再次做衣。
目前,還沒有出菇。
沈清棠還在樹上種了些木耳。
現在也還沒有動靜。
沈清棠還知道一個用棉籽殼種平菇的辦法。
她打算等去城裡時,找老鄉買一點兒回來試試。
其實更好用的是玉米芯,隻是不知道大乾這時候有沒有玉米。
反正沈清棠在縣城沒見到過。
又是兩天過去。
新房的地基石終於找平抹齊。
建房最關鍵的一步邁了出去。
接下來是砌牆。
蓋房子砌牆的寬度有講究。
一般是兩塊土磚的寬度或者一塊土磚長度。
土磚呈井字形壘砌,一層橫一層豎。
縫隙裡用摻了碎草和熟石灰的泥抹平加固。
從地基石往上約一米的高度最好砌。
父子倆一個和泥一個砌磚。
和泥屬於小工的活,而砌磚則屬於技術活。
沈嶼之做夢都沒想到,曾經為了顯擺勤學苦練的丹青這會兒有了用途。
他砌的土磚板板正正大小一致,他壘出來的磚牆橫平豎直,兩層磚之間的縫隙大小寬窄幾乎一樣,很是美觀。
沈嶼之不覺得這跟丹青有什麼關係。
沈清棠一直說這是他繪畫時培養出來的美感。
沈嶼之一度懷疑這是女兒為了讓他乾活誆騙他的話。
不過也不重要,橫豎都得乾活。
又是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