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葉青魚;
排簫:武音音;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幾人卻都是學校裡公認的第一名。
形象氣質俱佳,專業能力超強,更難得的是,一身傲骨卻無傲氣,來到之後完全服從領隊和蘇白二人安排,就算在整個會務中心大樓,也是最最讓人省心的存在。
白璧微無數次感慨並且好奇於學校領導究竟是什麼人,竟然能帶出這麼清正明朗的校風校紀。
當然,隊伍的核心還是:
作詞:蘇雁邱、白璧微;
以及眾人都不曾想到的:
箜篌:白璧微。
事實證明,無論多麼爛俗的故事,經過眾多大佬的演繹,也能蛻變成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經典愛戀。
詞曲一天天成形,李雨菲、元暮的編舞行雲流水一氣嗬成,幾位樂手隨便看一眼樂譜就能完美演奏甚至不時提出修改建議,最終結果是,這支樂曲精益求精,臻於完滿。
本來最讓大家擔心的箜篌,卻是最出彩的。
並不是白璧微的演奏水平高於其他三人,而是箜篌本身音色清亮明麗,悠雅飄渺,自帶一種絕塵脫俗之感,不然李賀又怎麼能寫出“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的千古名句呢。
五月四日,周四那天,已經開始了最終排練。看看進度完全不成問題,學生會會長和鄧紫垣商議後決定給眾人放半天假。
後來的結果是,並沒有正常排練。但所有人圍在聲樂室裡,蘇雁邱和白璧微逐字逐句摳韻律;瀾滄反複斟酌每一個音節;李雨菲元暮相對靜坐,跟洪七公歐陽峰比武似的說出自己一步一步的動作;秦緣葉青魚武音音保養樂器,時不時應瀾滄之請彈奏幾個曲調,反複比較反複雕琢,達到最優效果甚至臻於完美境界。
成了。會長和鄧紫垣兩人對望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這個信息。
大家都如此努力,兩人也不能無所事事,噓寒問暖端茶送水捏肩捶背侍候得無比周到。幾人何嘗見過會長和鄧紫垣如此狗腿,剛開始很不適應,後來也就坦然受之了。
因為鄧紫垣反複強調,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處理各種瑣事,保障選手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比賽中。眾人想想也有道理,真是什麼都不讓做反倒會讓兩人懷疑自己價值,便由得他們去了。
當晚排練到十點多大家便回去休息,蘇雁邱和白璧微推敲最後一處細節,終於完工時已經將近午夜,回去的路上,蘇雁邱狀似不經意地詢問白璧微,為什麼會學習過箜篌。
白璧微隻是回答,它的聲音好聽。
而真實的原因是,當年那人讀過《李憑箜篌引》之後,對這種樂器十分好奇。
他對於音律和各種樂器可以稱得上是天賦異稟,很快就學得有模有樣了,白璧微覺得好玩,樂聲又實在好聽,才一時意動跟他學了起來。
但是學習樂器時間久了總會單調乏味,幸虧他極有耐心,諄諄善誘不厭其煩,才終於陪著她學成了。
她的水平還不足夠,而他,已經配得上李憑箜篌引中的形容。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