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丁再上一級為披甲,由旗丁中選拔,屬於新兵,而披甲之上又有步甲,步甲之上又有馬甲隻允許在正身旗人之上選拔),之上有巴牙喇鐵甲兵),巴牙喇分三等,即巴牙喇、紅巴牙喇,白巴牙喇,其上又有撥什庫領催,即十夫長),前鋒校類似於明軍的小旗官)、護軍校類似於明軍中總旗),其上又有正、副管領類似明軍中的隊官)、牛錄額真、章京正、負佐領,類似於明軍中的把總、副把總),甲喇額真、章京後改為參領,類似於明軍中的遊擊、參將,分為一等、二等、三等),以上為固山額真、梅勒章京即類似於明軍中總兵官、副總兵官,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後改為都統、副都統)。
再往上就是貝子和貝勒了,貝子就是小王,貝勒就是王,努爾哈赤最高將其下設定最高為貝勒。
後來皇太極稱帝後,又在貝勒之上設立了郡王和親王.......
所以在滿清的晉升體係中從一個阿哈奴隸)到貝勒隻需要二十四個“前程”。
努爾哈赤這套製度完全打破了在西蒙古,主子永遠是主子,奴隸世代是奴隸的狀態。
徹底放開了底層百姓的上升通道。
一下子衛拉特的牧民們迸發出巨大的熱情,很多牧民為了自己能夠升官,開始帶著努爾哈赤瘋狂尋找同族們的牧馬地,實際上在努爾哈赤到達衛拉特蒙古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中,他的士兵數量從不到四萬,迅速突破了七萬。
阿哈數量迅速突破了十六七萬。
已經是整個衛拉特蒙古舉足輕重的大勢力了,而且努爾哈赤很快發現整個衛拉特蒙古裝備奇差,比如說雖然喀爾喀蒙古的瓦齊爾汗雖然被努爾哈赤壓著打,但是他也裝備了將近五千具鐵甲,數十萬牧民。
這些衛拉特蒙古的萬人部落很多連幾十具鐵甲都拿不出來,戰鬥力可想而知。
努爾哈赤一直在遼東那邊混,他的南邊是大明,那個無比強大的大明,還有那個壓了他半輩子的李成梁。
他的東邊就是朝鮮,中原王朝一直都瞧不起朝鮮,但是朝鮮卻上千年一直保持了獨立性,雖然一直對中原王朝俯首稱臣,伏低做小,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戰鬥力,讓中原王朝覺得打他得不償失,早就成為中原一個州縣了。
而且朝鮮自從倭國入侵之後,就一直大力發展火繩槍,包括自行打造的和繳獲倭人的火繩槍,現在朝鮮已經差不多裝備一兩萬支火繩槍了。
努爾哈赤回到遼東之後曾經好幾次去朝鮮搶劫,都被朝鮮人依托城池用火繩槍打了回來。
遼東的西邊是東蒙古的左右兩翼蒙古,左右兩翼蒙古也靠近大明,因為和大明多年對峙,裝備鎧甲也是不少,連續出現了達延汗,俺答汗這樣的猛人。實力也很強大。
努爾哈赤就算在徹晨汗和林丹巴圖爾都不在,察哈爾部隻有一個炒花在的情況下,多次進攻察哈爾部也沒有收到什麼戰果。
可是到了西蒙古草原,努爾哈赤突然發現自己又行了,簡直是進入了幼兒園,真的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已經不想回那個讓他感到壓迫感十足的遼東了。
喜歡殖民大明請大家收藏:()殖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