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非看他一眼,忽然覺得他這種精神還挺有趣的。
“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因為我無法認可哨塔的某些製度,儘管我知道,那些製度其實是為了成全大多數人的公平、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
“不是。”時非糾正他的理解誤區,“我是問你,為什麼同樣是死,你卻寧可被詭吃掉?”
關注點總是很奇特,莫問路果然又給搞得錯愕了一下。
然後他臉色變了變,才有些不情願地回答:
“因為他們以前是我戰友,死在任務裡了,結果被我培養成詭拘役驅使,所以……”
莫問路語調平靜,儘力說的雲淡風輕,但是說到最後還是停下,沒有把理直氣壯的情緒延續到底。
“哦,原來是這樣,可以理解。”
時非說道,覺得這大概是摻雜了愧疚和補償在一起的矛盾心態,從兩位死去戰友的角度看,估計確實會想吃了他。
“那你為什麼要幫助黃康詭化呢?”時非繼續問。
關於這個問題,莫問路就要從最初碰見黃康死後的執念說起了。
“我因為有讀心的能力,所以對人死後的執念也能感應得非常清楚,而黃康……”
莫問路停頓了一下,目光變得悠長。
“那是一個一生遵紀守法、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青年漢子,你無法想象他在遭遇那樣的災難和不公平的對待後,因為反差而承受的痛苦有多煎熬。那是即使他死以後,他會痛苦、無法釋懷的掙紮和折磨。”
人們常說,老實人發起飆來才最可怕,而黃康恰恰是這樣的人。
因為總是心存善念,所以總會比一般人更多付出善意與善行,而當這些付出被辜負甚至被踐踏,堆積起來的痛苦也會比普通人更強烈。
當時,莫問路隻是偶遇了一隻不肯散去的執念,本不打算管,反正多花點時間,它自己就消散掉了。
可是莫問路有讀心的能力,這種能力延伸到連執念都能解讀,所以錯身而過的瞬間,他看到了黃康遭遇的一切。
“我幫了他一把,任由他去找鄭多偉複仇,也是故意等到鄭多偉遇害之後,才姍姍來遲,把案子處理掉。”
“我知道你要指責我助紂為虐,但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我無法以法律的形式為那小部分人討回正義,就隻能推一把,讓他們自己去討了,我不覺得我有錯。”
莫問路說到這裡神情已經徹底鬆弛下來,這是他第一次跟人坦白這些見不得光的內心想法。
時非聽完沒有作出評價,而是接著問:
“那這次你來這裡,其實一開始就是抱著旁觀心態來的?”
回想莫問路那個敲竹杠不辦事的樣子,情況其實就已經很明朗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