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確實不錯。”
雷洪汕用脖子上的多用手帕擦了一把汗水,這才檢查起經過處理後的石塊和分離出的泥料。
和其它沉浸在成功喜悅的眾人不同,雷洪汕立刻想到了下一步的流程和步驟,同時還要對現在這一步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更高的改進需求。
將手中的一塊鵝卵石遞給旁邊的布萊克,指著上麵還殘存的一塊泥料說道:
“再送一批礦料進去,這一次大家輪流搖動,上一次轉動兩分鐘,這一次轉動五分鐘,統計出最佳的轉動作業時間。”
聽到命令的眾人立刻又往滾筒中送入一批礦料,然後眾人興奮的輪流開始轉動起來。
隻是這一次……失敗了一半!
並不是剝離失敗,而是滾筒的瓦楞薄鐵皮無法再經受得起這樣的反複撞擊,多處骨架之間的那一英寸位置出現了破裂的裂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些裂口小則幾毫米,大的長達十幾公分,大量細密的泥土從這些裂口處甩落出來。
“不要緊,我要的是剝離泥土的數據,繼續搖!”
雷洪汕見狀也知道問題出在了哪,繼續讓人搖動滾筒進行測試。
而想明白這點的礦工們也不在意跌落出來的泥土礦料,繼續搖動著。
當經過五分鐘攪動的礦料倒出來之後,裡麵存留的泥土明顯比第一次測試要少一些,畢竟部分泥料已經掉落到地麵上。
經過五分鐘的攪動摔打,石塊上的泥土剝離的更加徹底,隻有部分異型石塊裡麵的泥土死死的躲藏在縫隙、凹坑中。
不過這些石塊,雷洪汕已經決定利用人工進行目測檢視,那些外表已經沒有泥塊的石頭直接可以當廢料丟棄。
而那些還存留部分泥塊的石頭則是可以彙聚起來單獨的給它們再來一次滾筒洗禮,或者是扔到水裡泡軟泥塊後剝離,如果實在太費工時的話就放棄這一步操作,損失上麵這點黃金也能接受。
可以說,剝離實驗是基本上成功了,但為何說成功了一半而失敗了一半呢。
因為破裂的鐵皮失去了密封存留泥料性能,導致在工作中跌落出部分泥料。
但是!!
但是啊!!
偏偏是這部分跌落的泥土,給了雷洪汕更妙的想法。
“boss,抱歉啊,我這就換上新的鐵皮。”
塔克看到雷洪汕盯著那些大小不一的裂縫,以為是老板有些不滿意這樣的結果,但是沒想到雷洪汕一拍塔克。
“換個屁啊!拆掉!全都給我拆掉!這麼好的天然吹除法,為啥我現在才想到呢!!有這玩意,還要啥攪拌車啊!!”
被雷洪汕大力一巴掌拍過來的塔克差點沒被拍趴下,隻能齜牙咧嘴揉搓著自己的肩頭,不明白自家老板為何突然要讓自己把所有的鐵皮拆掉。
“瘦猴,去扛一個工作扇來!”
但是下一句話,就點醒了布萊克,他不等塔克動手,便衝上去,用工具拆掉滾筒中的鐵破鐵皮,隻留下骨架。
“笨蛋,我們要的是含有黃金的泥料,它從高處掉落下來的過程中,風就能把那些粉塵直接給吹走了!”
布萊克的解釋讓現場所有人明白了老板的想法,紛紛上前幫忙。
很快,清除掉鐵皮的滾筒骨架便第三次送進去一批礦料,旁邊的三葉工作扇也開始工作起來,強勁的風迅速的吹動著滾筒裡不斷破碎的泥土粉塵遠去。
這一次眾人隻轉動了三分鐘就停了下來。
石頭上附著的泥土在三分鐘的摔打滾動中掉落不少,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跌落的泥土卻並沒有達到雷洪汕心中需求的那種程度。
“縫隙太大了,導致泥塊很容易掉落出來,風扇吹不動這些泥塊。”
眾人也不是傻子,立刻分析出了問題的根源。
找到問題根源那還不好解決嗎?
很快,更多角鋼出現在現場,布萊克操刀拿起焊槍,滋滋滋的往空隙的位置縮減縫隙,而機械師塔克並沒有乾這活,他趕緊去倉庫找來儲備的電機和皮帶,在其它人的幫助下,在旁邊臨時增加了一個動力架,成功的將手搖滾筒升級為了電動機械滾筒。
第四次的測試在一個多小時後再次開始,有了電動機這種無須人工費力的設備,滾筒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不過新的問題也馬上出現。
電機轉的太快,而皮帶輪的減速不過多,導致滾筒轉的過快,很多小體積的碎石和泥塊在轉動中甚至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被壓在了滾筒壁上,嚇得塔克趕緊停下設備。
這個可不開玩笑。
且不說無法翻滾摔落的石塊沒法進行破碎分離泥土,大量碎石產生的離心力會讓筒壁產生巨大的壓力,這玩意本來就是倉促焊接而成的,就這麼點時間,一些虛焊、沒焊牢的角鋼直接和筒體崩脫。
再多轉這麼一下……
這玩意搞不好就要散架,到時候裡麵的碎石和鋼條到處亂飛,四周還站滿了人……
臥槽,那畫麵絕對和戰場一樣血腥!
發現問題不要緊,淘金客們從不怕麵對問題,他們可不是隻會哭唧唧的等待彆人來幫忙解決問題的二貨。
一號原型搓泥滾筒機至此正式結束了它的測試生命。
雖然它隻存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但它為礦場做出的貢獻被牢記在現場每個淘金客的心中。
當天晚上所有礦工們都沒有休息,他們連夜加班趕製出二號原型機。
有了一號機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二號機設計之初就避開了一號機的各種缺點。
首先人力是不可能再人力手搖的了。
電動設備必須是標配,塔克用鋼管和大號角鋼焊接出了一個堅固的底座,並調整了滾筒的直徑和大小自重,優化了電機的傳動和減速比,讓整個過程又穩重又安全還省力的進行。
而最核心的滾筒骨架采用的是鋼管和角鋼的交錯結構。
就是一根圓形的鋼管,一根角鋼交替放置,形成了滾筒的主體結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利用了鋼管增加了結構強度,但全用鋼管又會讓整個筒體自重太大難以讓電機帶動;
間隔放置角鋼既能減輕重量,更妙的是角鋼立起的那個部分,會在筒體內部形成一個天然的波浪板,從而輕鬆的撥動那些石塊在滾筒裡轉動,甚至還能有一定的刮削作用。
而稍微細小的石頭以及泥土塊也能在這樣的波浪板中被夾帶到最高點從筒體上方最高點掉落下來增加撞擊破碎能力。
但是二號機在經過一天的測試後就和前身的一號機一樣,結束了它的使命。
在二號機身上出現的問題和缺點,被三號機給解決。
三號機和二號機工作機製上沒有什麼變化,但最大區彆在於滾筒的角鋼和鋼管不再和二號機一樣是和軸線水平放置的,三號機的角鋼和鋼管就如同龍夏國南方花都那個建築物小蠻腰一樣,有些形成傾斜,甚至有點扭曲的狀態。
不僅在滾筒上采取了傾斜設計,塔克還參考了攪拌車滾筒的斜向設計,整個滾筒也傾斜放置在鋼架上,
這樣設計的好處就是滾動中,角鋼天然的波浪板能夾帶著部分礦料碎石逐漸送到更高的位置掉落下來。
同時也方便了進料和出料。
送料時直接從上方倒進去,出料時就打開下方的封口讓裡麵的渣料掉落出來。
而破碎的泥料會通過兩個位置從滾筒中出來。
大塊未能破碎的泥料,則會跟著滾筒裡的石塊,甚至是大塊頭的黃金,通過下方的出料口一起掉落出來。
在這裡,會有礦工目測檢視這些石塊,將石塊和混雜來裡麵的泥料分離,各自進入下一步操作。
另一個就是鋼管和角鋼之間的縫隙,在經過前麵的測試中,眾人發現縫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不僅泥塊破碎的程度不足,同時一些小顆粒碎石也會一同跌落下來。
太小了也不行,減少泥料的自然掉落,同時也增加了混合礦料在滾筒裡翻滾的作業時間。
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更是在浪費寶貴的黃金!!
而這個開口大小最終的數據,直到四號機時,才最終確定下來。
沒錯,眾人經過兩天對三號機的各種測試後,三號機比它的前兩位前輩僅多存活了一天。
更完美的四號機便取代了它,成為了最終成品機。
從人力手搖的一號機,到四號機,現場的淘金客們就用著自己的智慧,以及汗水和雙手,從無到有,從簡到繁,從低效到高效。
用一次次的測試試驗,用一次次的改進,用一點點的智慧和努力,自己創造出了這種獨一無二的特殊設備!
這就是淘金客們的智慧和創造力!
喜歡荒野淘金客請大家收藏:()荒野淘金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