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測試小隊
繞路回到自己礦場的雷洪汕直接去找布萊克,此刻的布萊克正好在鐵皮屋的簡易辦公室裡寫計劃,這個計劃其實早幾天前就已經起草了的,其內容就是和那些淘金客們之間的轉包協議。
這種轉包協議在醜國也有,不過因為袋鼠國這邊有不同的國情和黃金地質分布特點,所以部分條款不能按照醜國那邊慣用的估算值來進行確定。
通常來說,醜國那邊的黃金礦會有比較明顯的集中體現,例如河道、地質運動頻繁區域,以及峽穀這些地方,買家和賣家都能憑借各自的經驗,通過前期的探礦數據分析出相應的含金量,雙方討價還價的重點,就在於這個礦點的含金量估值到底有多高。
例如一個峽穀中某條河流,在山中上遊部分出現一個地質活動頻繁的斷層,在成千上萬年的山體活動中,會有大量黃金被山洪給衝刷下來沉積到下方。
但這個峽穀中的溪流也很有意思,因為它們會按照地形的改變,在峽穀中形成幾個,或者多個落差帶,黃金密度十分大導致它們很容易在運動中,沉落在落差帶的某個水潭、彎道,以及突然水勢變緩的緩流區。
這裡咱們縮減小一點,就按上下兩個落差帶來計算。
這個時候你就要分析和判斷,在衝刷過程中,這些黃金有四分之三是被直接衝刷帶到了峽穀出口處接近平坦的下半截區域,還是在山體中的上半截區域。
因為幾乎所有的礦主,都會把它拆分成上下兩個區域進行轉包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
如果你賭對了,那麼你就能用一半的錢拿下這個峽穀中75的黃金,但你沒有賭對……
那就隻能老老實實拿走剩下的那25!
這就非常考驗淘金客們的眼力和經驗判斷力。
一些淘金客甚至還會學習相關的地質書籍來增加自己的判斷準確度,這些知識確實能增加成功判斷的概率,但卻絕對不能打包票一定準確。
因為你不敢保證,你認為這裡的水流沒有那麼大的流速,導致黃金大部分都集中在上遊的落差區,但卻無法知道,上遊的落差帶隻是在最近三百年一次山體滑坡中新形成的,真正大部分的黃金早在上千年前就已經衝到下遊區了。
這種判斷錯誤翻車事件在淘金圈那是數不勝數,每年都有無數淘金客判斷錯誤,導致投資失敗的事情發生。
而袋鼠國這裡的黃金分布就很有自己的特點,它分散且沒有規律,讓人難以抓住其主礦脈的存在。
雷洪汕能在斯加阿拉屢屢用最小的工程量來獲取最大的收益,就是因為能踩中黃金開會的集中點進行集火作業。
但袋鼠大陸上黃金分散這個特點,讓這裡的轉包更多的是一種土地越大,獲得黃金概率越多、越大的獨有特殊規律。
因此結合這個特殊的規律,布萊克和雷洪汕商量,將整片土地按英畝劃分,每10英畝為一個單位,10英畝就是四萬平方米,正好是一個200x200米的正方形。
這個尺寸也是通過老維克托和洛瓦,參考了其它礦主的土地劃分和出價定下的標準,太小了會造成編號過多不利於管理,太大了客戶搜索時間會過長,四萬平方米說大也大,但說小……其實也不小,不管是對於夫妻、兄弟這種兩人搭檔隊伍,還是三五個人的隊伍,甚至十來個人的隊伍都是正好足夠。
同時這個尺寸既容易劃分區域,也容易計數,到時候地線一扯,在各個坐標點上插上小旗杆,橫平豎直這麼一列隊……
不管是客人還是礦主,都一目了然。
“雷,你正好回來,你看下,如果沒問題我就讓洛瓦明天在鏟出的地皮上定標線了。”
布萊克將手提電腦屏幕扭向雷洪汕,雷洪汕瞅了兩眼基本沒啥問題,便問起了今天他和傑夫去外麵營地的情況。
布萊克給自己和老板倒上兩杯咖啡,敘說著今天在外麵營地的見聞情況。
就像蘭斯說的,外麵的黃金鬣狗還有提前趕到的淘金客已經有些等的不耐煩了,但今天放出去的消息正好安撫了他們。
而且他們也不是瞎子,看到雷洪汕讓洛瓦把上遊河道裡的挖掘機和推土機這些設備全部調到了鏟地皮這邊……
用屁股想都知道這是礦主在加速鏟地皮的進度。
所以他們對布萊克的到來那是一個歡迎啊,就差潑水淨街倒屣相迎了。
雷洪汕微笑著聽著布萊克說著自己在營地裡的遭遇,最後呷了一口咖啡後詢問道:
“怎麼樣,有沒有看中的探測小隊?”
“還真有這麼幾隻隊伍,正準備和你商量這事呢。”
布萊克從旁邊取來一個本子遞給了雷洪汕。
本子上寫著幾個隊伍名字,人數,以及從業時間這些基礎數據。
而隊伍的旁邊,則用另外的筆簡單的記錄著這幾隻隊伍的一些評價。
像其中一支隊伍,名字很俗氣,鈕森啤酒老爹淘金隊,人數不大不小正好6個人,但個個都是四十五歲以上,資曆最潛的,也是至少超過十五年的老把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後麵的評價則是清一色的褒義詞:守信,經驗豐富,人緣人脈非常好。
而下麵一支隊伍一看就知道是年輕人的隊伍,槍炮與玫瑰……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搖滾樂隊來這演出呢!
而評價也很差:吹牛經驗比淘金經驗更好,人際關係很差。
布萊克在旁邊補充著:
“隊伍名稱和人數是我現場詢問的,而後麵的評價我是找老維克托打聽的,老維克托的話……參考性很強!!”
布萊克能被雷洪汕抬到領隊的位置也不是傻子,他可不會僅憑外麵那些人自吹自擂聽一麵之詞就形成判定,而是通過自己的觀察,以及第三方的評價來進行考量的。
而這個人找誰好呢?
當然是老頭維克托了!
老維克托布萊克和雷洪汕都很熟絡,甚至現在老維克托此前和雷洪汕第一次見麵時,說的那句戲言也真的變成了現實。
現在他最多的業務就是往這裡拉人和拉物資,恨不得天天往這跑,都讓他快成固定往來的班車了!
老維克托不僅在小鎮這裡的名聲極佳,對這裡的隊伍也相當熟悉,畢竟人家本身就是一名牛逼,且極為負責的黃金向導。
而且老維克托的人品也是杠杠的,即便是上次麥克斯一個甩尾飛沙走石將維克托也裹在靶子裡,但老人依舊沒有直接對雷洪汕說麥克斯的壞話,可見如果他評價某支隊伍用的都是中性詞時……
那你就要小心這支隊伍了。
而如果連他都用上了負麵貶義詞彙……
那絕對是個坑爹、坑同伴、坑老板、坑所有人的隊伍!!
翻看了一下布萊克記錄下的這些隊伍,數量有些多,但布萊克前期工作做的非常棒,不僅將隊伍的人數、經驗這些直觀數據都搞來,而且還找老維克托進行了評價。
根據這些數據和評價,布萊克很容易在每支隊伍的名字前,給出a+或者b++這樣的初步評級。
而老板雷洪汕,則直接可以從裡麵挑選出評級最高的隊伍中,選出合適的隊伍做探測小隊。
探測小隊是個很有意思的隊伍,說是小隊,其實有些隊伍十幾個人都有,但都被統稱為探測小隊。
而為何有意思呢?
是因為探測小隊是袋鼠國這裡的礦主,在二次轉包給下遊的散戶時,作為決定土地轉讓價格的一個重要單位。
簡單的形容,就是探測小隊的重要程度,是直接決定了這片土地轉讓價格高低,以及散戶們信任程度的最重要衡量指標。
為何會這樣說呢。
因為礦主在拿下一塊生地,或者開辟出新地盤後準備對外轉包,作為礦主那自然是恨不得每一英寸土地都賣出堪比城市中心最繁華商業街道的黃金價格。
但是這不現實。
這些土地能賣多少,取決於這塊土地上黃金有多少!
你一塊土地上最多隻能收獲10盎司的黃金,你也不可能賣出一萬盎司的價錢吧!
而礦主空口白牙的說自己這個地方有多少黃金,也不靠譜,如果自己下場,對土地上的黃金進行一個測試性的勘探,然後自己估值定價……
這裡又出現一個新問題,踢球的是你,裁判也是你……
你覺著其它人會信嗎?!
這種時候,就需要一個,甚至多個大家都比較信任、且名氣較大的隊伍,來到這片土地上進行小範圍的探測。
而他們在單位麵積土地上獲取的黃金數字,通常都會被其他隊伍的人認可。
例如雷洪汕這片足足幾萬英畝的土地上,隨機抽取幾塊土地進行探索,這幾個樣板數字出來,就得到了這片土地含金量的平均值。
而這個平均值,通常就是礦主售價的參考值。
同時這些探測小隊也會簽署一份聲明,聲明自己在這塊土地上獲取的黃金數字沒有作假。
這份聲明可不是亂簽的,如果被人察覺造假,那隊伍名氣受到影響還是小事,但真正麻煩的,是這聲明可是具有法律效應的。
如果有人控告礦主弄虛作假的話……
通常是連探測小隊一起告的!!
如果法庭判定礦主這邊敗訴需要賠償,那探測小隊都是要承擔連帶法律責任的!
所以為何隊伍布萊克要找老維克托去背調這些隊伍的風評,以及人脈人緣這些信息,就是要儘可能的找那些口碑極佳、人緣人脈極好的隊伍。
有意向的淘金客一看聲明……
豁啊!!鈕森啤酒老爹淘金隊出的聲明,一個單位麵積土地上能刨出這麼多盎司黃金,這消息靠譜!趕緊掏錢拿地!!
有這樣信譽出眾的隊伍簽署聲明背書,如果還有淘金客覺著不值這個價格,礦主就會拿出前麵小隊的名聲,和簽有對方大名的聲明書拍在對方臉上:
“看看我這數據是誰測出來的?!是鈕森啤酒老爹淘金隊!!他們在這裡每塊土地上最低也能找到一盎司黃金,而最多能找到兩盎司黃金!你覺著我一塊地收取你2000刀勒貴了嗎?!我敢發誓,整個袋鼠大陸上就找不到比我這更便宜的單價,也找不到這麼高的黃金量!!!上帝啊,如果不是我的皮膚不能見陽光,我願意自己拎著探測器一點點的把上帝留在這裡的黃金全部親手找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聽聽,被賣家這樣一頓搶白,沒點名氣和底氣的小隊絕對話都不敢多說什麼,隻有一些比較牛逼點的隊伍敢和礦主據理力爭,將價格往下壓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