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片岩石線金的出現讓大家在第二階梯上的探索多消耗了一天的時間,雷洪汕雖然能通過感知明白這裡的黃金不會太多,但他不能直說這是自己的感覺,隻能通過後續的樣品用科學的依據和論斷來獲得結論。
但他利用自己是老板的身份還是否決了在這個地方打兩個鑽井探洞的建議。
“沒必要!”
他指著桌麵上幾個自封袋裡稀少的樣品金粒給出自己的推論:
“程老已經給你們解釋了第二階梯的形成過程,按照這個形成基礎,這也就解釋了我們在第一階梯所獲取到的黃金樣本和第二階梯樣本是很相近的這個情況,雖然不排除裡麵會夾雜一些線金、塊金的出現,但我們不能把這種意外驚喜當成是整個第二階梯的平均值,再有第二階梯的岩土較為鬆脆,旁邊還有這麼一個幾百噸的大鐵疙瘩在這裡杠事,我可不想在這裡浪費太多的時間,直接下到第三階梯搜索。”
老板下了決定其它人也沒法再說什麼,爬蟲和億幸壹號很快調整好自身位置和狀態,扁平的大爬蟲悠悠的開到第二階梯的西麵邊緣,這裡就像程老所畫的那個草圖一樣,再往前兩米坡度就會猛然斷崖式的近乎以垂直的角度向下跌落。
來到邊緣的爬蟲在船上的操作員小張操控下,身體上的數個泵式推進器猛然啟動,強有力的電機帶動著螺旋葉片攪動著海水斜向噴射,巨大的推力讓整隻爬蟲帶著尾部粗壯的電纜像跳躍一樣騰空而起。
“前進二!十、九、八……一,停車!”
與此同時,隨著洪船長的指令,億幸壹號的主推進器也迅速猛烈產生推力,將飄在海麵上的億幸壹號向前推動。
雖然隻推進了十秒鐘,但產生的推力卻將億幸壹號向西麵推動一段距離,而艉部的礦工們則按照每秒一米的速度緩緩釋放線纜。
大爬蟲上升五十米後開始調整自身的角度,利用自身在水中的浮力和每秒一米的下潛速度在海水中轉悠了半圈,最終腦袋朝著山體的位置緩緩下潛。
而這個時候,整個爬蟲的腦袋正好距離第二平台的懸崖邊緣不到十米的位置,艏部的照明燈光正好將像垂蠟一樣的岩壁所照亮;此刻的岩壁有些像南方常見的鐘乳石,一條一條垂落下來的岩漿在下垂的過程中被海水給冷卻凝結,形成一道道千層萬絮垂直堆疊的奇景。
“漂亮!”
趙工和程老看著屏幕上那一道道大自然形成的傑作發出讚歎的聲音,這讚歎既有對大自然的稱讚,也包含著對這支隊伍默契、精準操作配合的讚歎。
“哦豁,居然是空心的!!”
在爬蟲一路這樣向下垂降百米後,眾人突然發現下方出現了異變,下方出現一個缺口,部分岩漿形成的垂柱在如同倒掛在天花板上的石筍,不過這個缺口整體並不是太大,深度也沒有多深,應該是第二階梯形成的過程中流落的岩漿量不足產生的一個懸空麵。
考慮到下方的第三階梯距離第二階梯沒有多遠,爬蟲並沒有直接落在斜坡上,而是直接繼續貼著斜坡不到十米的位置一路緩速下降,這個時候億幸壹號正好在海流的作用下緩慢減速,釋放出的線纜速度不多不少,正好完美的配合爬蟲的下降速度。
“到達750米深度,準備接地。”
旁邊的爬蟲第二操作手盯著深度表提醒著小張,隻見小張輕柔的向前推動油門杆,微微增大的推力讓爬蟲下降速度放緩。
隻是這一次的著落不像第一階梯那樣能找到較為平整的地方,小張操作著爬蟲在四周轉悠了一圈後,隻能在一處坡度不大的地方強行著陸。
這種情況在之前眾人就已經有過預案,爬蟲堅硬的艏部采集器承擔了最初的撞擊,這一下雖然衝撞產生不少的泥沙飛起,但卻將最大的衝擊力利用這次撞擊卸掉,減輕了身體幾個履帶行走機構著陸時的衝擊力。
小心的以最小的角度原地調頭,爬蟲咕嘰咕嘰的繼續往下爬行,當深度來到780米時,這裡的坡度終於從原來的三十多度直接放緩到不到十度。
和第二階梯不同,第三階梯不僅極為寬大,而且也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平麵,從聲呐打出來的海圖上看,從爬蟲所在的位置一路向西五公裡範圍會逐漸緩速下降,深度從現在的780米一路下降到一千一百多米,然後就是再來一個大約六十度的陡峭坡度直衝幾千米的海底。
當然,流體力學的定律肯定也不可能隻有向西這麼簡單,南北兩側也彙聚堆積這大量的沉積物一直延伸到海底,形成了一個超大型的大錐體。
和上麵兩個階梯的作業不同,這一次爬蟲並沒有直接先對整個階梯平麵進行一次完整的巡視,這主要是平台的最低處已經來到了一千一百多米,這個深度已經超過爬蟲的設計最大值。
爬蟲的設計極限是一千米以內,雖說用料比較紮實,零部件有些甚至是潛龍蛟龍那種級彆產品上同款,理論上會拋出20的餘量,也就是能達到1200米,但考慮到損壞一台不僅損失的是真金白銀的錢,還會損失作業時間,雷洪汕是不會讓爬蟲去做這樣極限的測試,他隻讓小張在第三階梯的上半截,也就是900米以內的深度轉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說深度限製了能作業的範圍,但也彆小看這區域,光這一圈也足足有好幾個平方公裡。
但是和第一第二階梯不同,下到第三階梯獲得的取樣卻不儘人意,前三個探坑九螺樣料找到的黃金加起來都不足十克,搞得雷洪汕都起了個外號叫做“九螺九克”!
不過第三階梯出師不利並沒有影響大家的信心,畢竟此前的樣本中的黃金已經證明了這裡有黃金,隻是有多有少,和這些黃金在哪裡的問題;雷洪汕也沒有利用自己黃金感知的能力給隊伍更多的指示,這些都是一個礦隊必須要有的耐心和水磨功夫,以後啥都要靠他的話那他還要這些人來做啥。
三天後,爬蟲將900米深度區域搜羅了一遍,大大小小的樣品坑刨了幾十個,但依舊沒有找到滿意的礦點。
“要不,趁著一號上來維護檢測,換二號下去試試?往深水區走走?特彆是這邊……”
阿勝看著最近一批樣品,指著第三階梯北邊還未探索的區域小心的提議。
這個不是他賭徒心發作,而是有一定取樣證據支持的。在第三階梯的取樣中,北邊的樣品黃金含量明顯比南邊要高不少,特彆是邊緣區的一個樣點,更是獲取到了六克黃金的最好成績;隻是再往前走,就要超過雷洪汕給的900米的深度限製。
雷洪汕心中對比著感應到的黃金分布,其實南邊的黃金感應比北邊更強一點,但現在黃金線亂成一團麻,他也沒有太多的把握往南邊走就一定比北邊強,反正現在就拿這個地方做測試練手,便微微點頭同意了阿勝的建議。
“收一號機!”
隨著阿勝的指令聲,一號機開啟上升模式,礦工們一邊衝洗檢查,一邊將線纜收到絞盤上,半小時後,在水下待了數天的爬蟲一號機從水中吊上甲板,隻是礦工們沒有直接清洗它,而是檢查線纜前段的磨損狀態後直接將二號爬蟲給連接上丟到了海裡,至於一號機……
趙工他們要對一號機進行一次較為係統的拆檢,除了對采集頭的磨損情況進行觀測之外,還包括機身上附著的生物,以及機件縫隙中夾雜的泥沙與雜質,從這些數據中確定爬蟲後續的優化設計方向。
二號機咕嚕嚕的一路下潛接替了一號機的工作,不過因為已經確定了向北探索的後續方案,二號機下去時不是單體下去的,而是背著一個大螺殼節省對接時間。
因為還沒到換班的時間,第二操作員小心翼翼的操作著二號機慢速的往深水區爬,他的操作技術比組長小張差了不是一丁半點,走走停停還要時不時的找地方定位,速度比小張差了至少一半。
不過二號機前幾螺的樣品收獲還是不錯的,很明顯阿勝的判斷是正確的,北邊岩層表麵的黃金確實比較多,每一螺都能有個十幾克黃金,這個品度已經讓人似乎摸到了礦脈的尾巴。
不知不覺就到了換班的時候,小張認真的和第二操作員交接完坐到了操作台前,第二操作員不太敢往深水區走,爬蟲隻在915米的深度邊緣弄了幾螺樣品上來。
這個不是第二操作員膽小,而是搜索並不是直上直下,而是以深度為標尺,沿著910、920米的深度在第三階梯的平台上畫圈,這樣可以避免衝的太快導致設備突然故障,而整個階梯平台也不是完全平整的,所以高低起伏落差幾米也是常有的事。
不知不覺爬蟲的深度已經來到了九百三十米的位置,樣品都弄了幾螺上去,可依舊遲遲沒有找到主黃金礦脈讓大家有些焦躁,而就在這時,一條溝壑擋住了爬蟲前進的方向。
這條溝壑說是溝也不算溝,它更像是填縫失敗後的遺留品,但受聲呐探測精度的限製,目前隻能大概知道它的寬度從五十米到五百米之間,但具體深度並不太準確,隻能初步判斷比兩側的岩體要低矮這麼數米,畢竟這種地方彙聚的浮泥會比其他地方更多一些,搞不好可能十幾米深度都有。
小張看著這條一直向更深的海底延伸下去的溝壑,按照現在接近極限深度的情況,操作員會利用推進器把爬蟲“飛”起來“跳”過這裡,這種地方畢竟有些危險,但他心中突然有個大膽的想法。
“老板,要不要到這裡去看看!”
“哦?怎麼突然想到下麵去?”
雷洪汕有些詫異,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雷洪汕知道小張這人行事風格比較內斂穩重,不像阿勝那樣富有冒險心,按說像他這樣的人是不會冒險突然加深探索深度,而是會選擇跳過這裡繼續穩妥的到對麵較高的地勢進行探索。
“嗯……就感覺這幾天整個階梯平台的搜索中,沉積的泥沙浮土很一致,就是那種不是原生層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