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後勤的事情,是交給紅石酋長來負責主管的。
聯合運營五個單位中,紅石酋長的身份很特殊,其作用也很特殊。
任何搞工程建設的人都知道,強龍不壓地頭蛇,項目中的某些部分是一定要用本地人以及相關本地企業,這樣能避免很多麻煩同時也解決很多問題,更不用說,這塊土地都是屬於原住民所有,這更是地龍頭中的地頭龍,連執法權都是人家的。
不過有些事得另外兩說,原住民確實擁有這片保留地的高度自治權,但是在某些問題上,特彆是影響了某些高等白皮利益的情況下,原住民依舊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那個弱勢群體,再加上對於金礦的開采,特彆是這種深井礦的開采更是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你要是個小礦也就算了,但是這麼大的一個巨型礦……
保不齊哪天就被國會山老爺們給一紙禁令查封咯!
所以雷洪汕當時考慮到這點,也才拉ett入夥作為一個擋箭牌加技術支撐。
五家單位四個是和淘金業務相關的企業,而原住民這邊提供更多的是後勤支撐,以及未來的本地勞工資源;
這既是雷洪汕最初承諾,以及規劃,還有現在正在執行的部分。
但這塊涵蓋範疇很寬泛,紅石酋長雖然現在是整個保留地的最高實權人物,但他畢竟上了年紀,很多的時候都是做一個吉祥物性的存在,他也深知這一點,因此絕大部分事情,都是交給呼聲最高的下一任酋長帕魯魯去處理。
帕魯魯上任後乾的也不錯,不僅完美的協調處理很多情況,同時還不忘經常和雷洪汕交流溝通。
上次雷洪汕跑去借衣服的時候了解到一些邊遠原住民的困苦生活,回來後跟他提了一下這事,畢竟目前發展隻能覆蓋影響到山洞小鎮和鳥骨小鎮,最多聖水城能撿點邊角福利,但其它地方就真沒有太多福利了;帕魯魯並沒有放在心上,轉手就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穆薩。
穆薩跟著雷洪汕學了挺多,接到這個任務一開始沒覺著有多難,但隨著了解情況的增多,他覺著自己的腦袋就越來越大。
他專門去了解過幾個人口較為多的偏遠居住點,回來後又谘詢了雷洪汕的意見,仔細分析了這些偏遠區域人員分布和人口結構特點,最終發現這些地方的人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居多,青壯年要麼早就離開,要麼就在外麵務工,年齡的劣勢和囧困的經濟收入也讓他們的日子過的很艱難。
要想改變這種困局要麼就整體搬離原居住地,但這個不現實。
要麼就直接發錢,可現在整個保留地還沒出金,保留地自己手裡的可用資金都是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這個也不現實。
最後在雷洪汕的建議下,穆薩看了大洋西麵,某個東方大國的部分資料……
那一晚,穆薩悟了!
幾天後,在某人的推薦下,穆薩這位新生代的領軍人物便接到了一個神聖的使命,蘇薩保留地幫扶互助小組組長。
這個組長職務不高,手下的人手也不是太多,工資……也隻是象征性的有些勞務補貼。
但管的範圍和事務卻極為寬泛,但目前重點工作,就是將這些年輕人組織起來,該去礦上的去礦上,該去電廠的去電廠,該去學習的去學習,剩下的則是用雷洪汕讚助的一筆資金購買了兩條船和兩輛六輪越野卡車,以及向保留地申請的一筆扶持資金,專門負責給保留地中年歲大、居住偏遠,且缺乏青壯勞動力,及缺少鄰居相互照顧扶持的原住民提供過冬幫助。
從搬運糧食到收集木柴燃料,再到修繕房屋和維修防護籬笆……這些事看著不大,但是確實是和這些原住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家庭事務。
一通折騰下來,這些年輕人倒也乾得有模有樣;收入不高但好歹總比賴在家裡當懶漢要強;老人們也得到了相應的幫助提高了過冬的生活質量,很大程度上,也能算是礦區建設後,一個向下延伸舒展開了的惠民福利普及。
這也讓那些來務工的原住民能放心上班工作,家裡的事有人幫忙照應,再加上自己工作後增加的收入,咋個都不用太擔心未來的生活,這後勤工作中連帶的人心穩定也逐漸顯現。
更重要的,是穆薩在幫扶小組的工作開展中,收獲了大量的民心以及底層支持,這一點是帕魯魯所沒有想到的,而這正是那位來自東方的神秘人推薦穆薩所希望的。
帕魯魯雖說是壯年,但未來還是穆薩這種年輕的時代,與其讓穆薩慢慢用未來二十年的時間一點點的積攢人脈和支持,不如學學某東方大國,利用這個幫扶小組,將基層組織建設,和管理權掌握在穆薩的手中。
即便是自己真的因為膚色和國籍的原因要出局,一個有著強力基層管理組織的架構體係……而這個架構體係又是自己人,雷洪汕已經開始為下一步如何隱藏自己開始做準備了。
和幾位原住民這麼一聊就聊出很多消息出來,雷洪汕收獲到了更多一線的信息反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一批通過礦工培訓考核的原住民有十一人,入冬封山前他們十一人都在主礦裡乾活,那時候整個礦場趕著大建設各種建築物和處理各種物資,需要大量的人手。
封山後其中三人跟隨第一批人員撤離回家,而另外三人則是在聖誕節後按計劃停工休息,原本預計是在一周後這六人進來替換這五人。
這是之前的進度計劃,整個豎井尺寸有限,根本沒法展開作業區,也就不需要那麼多礦工,那六人替換這五人後會一直往下挖,直到挖到下方的礦脈也正好夏天到來,這個時候豎井就能開始順著兩頭開始擴建需要擴充人手,計劃安排的明明白白。
隻可惜現在提前出金了,這五人的替換計劃就得取消,一路人馬會繼續順著豎井往下挖,而另一路人馬則是順著上麵這層金礦往下挖。
當然這也是好事,休息可沒收入,有活乾有錢掙肯定比沒活乾要強,而且隻有主礦脈的開發礦道多起來,產出的黃金和收益逐漸增多,整個礦場才能容納且支撐更多的礦工進場,這是到哪都一樣的硬道理,資本家可不是大善人,會花錢養一群人無所事事的在自己礦上摸魚拿工資。
“電廠那邊有幾個人?”
了解完礦工這邊的情況,雷洪汕隨口提了一下電廠那邊的情況,五個人中有一人的朋友進了電廠,倒也能說出個一二。
“電廠我們原住民進的少,那邊要求太高,隻有少數幾個進去,現在都隻能做跟班學徒;不過線路這邊我們倒是很多人合格,現在供電線路的建設和維護有一半都以上是我們的人。”
這個情況也正常,熱電站自動化很高,對學曆和管控經驗都有較高的要求,總不可能讓字都不認識幾個的人上去管控那些發電流程和設備吧……
電老虎這東西彆出事,一出事就是要出人命的!
而供電線路建設和維護對學曆的要求較低,特彆是建設這塊,更吃體力和忍耐力,原住民在這塊上倒是很符合要求;而且建設電網和維護這塊雖然不是熱電廠張經理指揮,但推薦了一個同門師兄帶了一隊龍夏人過來,有這樣的師傅在這裡雷洪汕也放心,等整個電網建成後,從矮個裡挑高個也能拚湊出一支合格的原住民維護隊伍。
雷洪汕本來還想再聊更多點事情,結果其它礦工們找過來了,沒法,雷洪汕隻能先去和這幫礦工鬨騰喝酒,結果這麼一鬨就沒停下,直到淩晨大家這才喝的儘興各自返回房間休息。
翌日,當大部分礦工們還可以多睡幾個小時,等待下午水泥凝固乾燥後進場,而雷洪汕已經和喬納森已經來到二號井,也就是遠處那個斜向井研究地形。
融化的積雪讓地麵上很泥濘,換成普通人在上麵行走一個不小心連雨鞋都能給直接吸在地上,但對於經常在這種環境下乾活的淘金客們來說就不是問題。
雷洪汕看了一眼手中的平板,裡麵地形圖上標注的紅標正是他現在雙腳踩踏的地方。
放眼望向四周,這裡是一片山穀,地勢較為平坦且有一定的寬度,從地方來說足夠大,留有足夠的餘量給後續的建設發展留有預留地。
判斷一下方向,雷洪汕很快找到一號和二號主礦脈的方向,如果從這裡開辟2號井口的話,前麵有兩座山橫亙在通往兩條礦脈的路上,不過這不是問題,2號井走的是地下斜向的通道,反正都是要鑽地的。
“你們現在選這?”
“對,我們做過對比,這裡是目前最合適的地方,這裡地勢較為開闊便於各種大型機械和車輛的進出,不管是運送開辟斜井通道的盾構機,還是未來運送礦料礦渣的工程車輛都能順利進出……”
喬納森看看四周環繞包圍的山體,指著遠處一個背陽,且還堆聚著未融化冰雪的山坳口補充道:
“忘了說了,出入口設置在那,我們打算把它直接炸開擴建一個大通道,大到不僅可以走大型運載卡車,旁邊還會有一條鐵軌的那種大。”
雷洪汕順著喬納森指出的方向看了下那個高三十來米的山口,如果打涵洞的話雖然成本要小一點,但涵洞的寬度是有限的,而且涵洞限製了後續發展擴建,與其這樣不如咬牙多上點資金直接把整個山口全部乾掉,至少能乾出個十幾米寬度的通道出來。
按照車道的標準,如果不計入中間隔離帶,雙向四車道的高速公路也就2x7.5米寬,也就是15米!
乾這麼寬倒不是吃飽了撐著,而是這個山口正好處於拐彎的位置,打那麼寬是為了加長的運載卡車拉著大型裝備機械進到這裡來。
其中就有喬納森說的盾構機!
這個盾構機並不是挖地鐵、挖海底隧道用的那種超大型盾構機,而是礦井使用的盾構機,尺寸和結構小不少,當然,隻要錢到位,你要定製大號的也不是問題。
至於鐵軌……雷洪汕也比較讚同,鐵路運輸成本永遠比公路運輸成本更低,哪怕就是煤礦場裡經常使用的米軌而不是標準軌,一列小火車的運載量也不是一個重型卡車車隊所能比的,運營成本也更低,幾個人就能控製著一整列小火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