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人之會的昭告已然過去半月有餘。
有了朝廷的鼎力支持,如今泰安鎮的規模已然不可同日而語,大量的竹樓茅屋沿著泰安鎮的乾道朝著四麵八方延伸,鎮子的麵積比原先更是擴大了一倍有餘。
即便如此,依舊是趕不上源源不斷從四海八荒趕來的江湖豪士入駐的速度。
更有不少人是如沈翊他們一般,自給自足,自尋一處安靜偏僻之地,靜靜等候大會召開。
沈翊他們則還是住在青龍潭旁,隻是在原本的木屋旁邊,加蓋了兩間。
陳之昂和無心的心理暗疾,也在這半個月裡陸陸續續被祛除,清風、紀叢雲等人則就在青龍潭旁閉關。
可以預料,天人之會必是一場惡戰,雖然屆時是天人之爭,但洞天歸來的天人,不知究竟有多少。
他們也不能全將希望都寄托在沈翊和顧亦然身上,自是多一份實力,便多一份幫忙的可能。
期間,天心寺、白帝城、純陽宮、劍廬、唐門、丐幫、盜門先後抵達了泰安鎮。
並且循著天機樓的指引過來拜訪沈翊,眾人見麵自是一陣寒暄,劍廬更是將沈翊的斬卻刀和誅邪劍帶了過來,這一對刀劍當初被武德帝震壞內裡,又被劍廬重練修複。
田不遠粗聲粗氣道:
“這一對刀劍內蘊刀劍銳意,已經被養出靈性,我們用北海沉銀重煉,更增添其強度和韌性,如今被你這天榜第一執握,當可列為神兵之列。”
沈翊順勢刀劍出鞘。
刀鋒明澈如水,劍刃冷似白霜。
表麵上看起來並無甚變化,但沈翊卻明顯感受到一股雀躍的刀鳴劍吟之聲。
仿佛也在為重逢而感到喜悅。
刀劍執握在手,沈翊頓時生出一種心神相連的玄妙感應,如臂使指,任意隨心。
沈翊當即朝著田不遠抱拳:
“多謝!”
田不遠爽朗大笑,擺擺手:
“不必客氣,本來就是我劍廬欠你的人情,再說了,能給天榜第一修刀補劍,是多少鍛造世家求不來的好事,說來說去,還是我們劍廬沾光。”
田不遠粗言粗語,心直口快,惹得同來之人一齊大笑之,氣氛歡快,絲毫沒有大戰之前的緊張。
隨後,梵空寺也來了,隨行的還有南海普陀寺的高僧,喚作靈覺上人,此人是佛宗大德,成就天人在近年之內。
當初他亦是感到洞天異變,故而與一同潛修的靈隱寺高僧大智禪師結伴進入洞天探尋。
然而,卻在洞天之中遭到他人的誆騙偷襲,大智禪師拚死護持他逃走。
他在洞天之中東躲西藏,直至洞天崩壞,方才僥幸逃回俗世。
他聽聞沈翊召開天人之會,本是持著悲觀的態度,即便算上他和一些心向正道的天人,但是洞天之中的那些邪魔,數量卻是更盛,貿然起衝突,隻會是螳臂當車。
他此來就是要勸說沈翊,
合該徐徐圖之。
隻不過在沈翊提出切磋,而後一掌將之鎮壓之後,靈覺上人便閉口不言,默默離開。
之後,類似靈覺上人的中原隱世高手,陸道門這邊也來了一位,號稱九華散人。
同樣是先勸說,後切磋,一套輕車熟路的絲滑連招,讓對方沉默。
上京的車隊姍姍來遲,是最後到的。
除了隱約已經摸到天人門檻的定北侯謝眺之和指揮使曲雲禎,最重要的強援便是,顧亦然和宋聞。
雙劍齊至,兩人與沈翊在青龍潭坐而論道,分享劍道心得,沈翊也將地仙之境關於空間感悟的玄妙一一分說。
一番論道結束,
三人皆是覺得各有收獲。
而沈翊也嘗試過想要將無極金章推演至大圓滿之境,以增勝券把握。
但即便現在已再次積累千年潛修,
但仍覺力有未逮。
大成與圓滿之間所隔如天塹橫亙,或許比入門到大成之間的距離還要遙遠。
需要無儘的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