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一夜,終於是落下帷幕。
沈翊著人將死掉的三個邪道以及浪客的屍體收拾掩埋,方才重新和阿月回到木屋。
顧亦然和宋聞雖是一夜旁觀。
沒有幫什麼上忙。
但僅僅是觀看一晚上的天人爭鋒。
尤其是沈翊展露的地仙之威,便足以讓他們獲益良多,遂匆匆回去閉目體悟。
經過這一波的試探,
接下來幾日則是風平浪靜。
陳之昂、無心和清風忙著招呼各路英雄,籌辦天人之會,而原本的三門四家更是對沈翊馬首是瞻,任他驅策,沈翊也通通交給陳之昂使喚。
一切就緒。
直到約定的與會之日到來,竟是再沒有洞天歸來的天人來找沈翊的麻煩。
這一日,
天朗氣清,晴空萬裡。
來自四海八荒的江湖客,彙聚成一道道洪流,浩浩蕩蕩朝著泰山進發。
其勢浩浩然,
雖不如當初祭天大典之時規製莊嚴,卻更有一種百川歸海,大浪淘沙的粗獷豪野之息。
江湖人俱是腳力不俗,輕功在身,不到半日功夫,一眾江湖客已然儘數彙聚在祭天台周遭。
坐在最前的,自是本次大會的正主,包括沈翊阿月,顧亦然宋聞,靈覺上人、九華散人這一類於明麵現身的天人高手。
攏共也就七八人。
當然,這隻是明麵上的,實際人群中還潛藏著多少高手,那就不得而知了。
算來算去,
死在沈翊手中的天人也有十幾人,若將他們都算上,天人高手的數量實際也頗為可觀。
除了天人,
與會的便是江湖勢力和散修。
諸如天心寺、白帝城、唐門這樣的宗派勢力則分列天人之後,各自環繞盤踞一隅。
稍差一籌的三門四家之流,
則居於更加靠外一圈。
餘者的江湖勢力或散修,則是按照實力名望依次向外延續。
鎮撫司負責分散周遭,維係秩序,若是遇到帶頭鬨事的,更是當場緝拿毫不留情。
再望向此刻的祭天高台,
整體巍峨恢宏的皇家規製還保留著,唯一不同,便是在高台之上矗立一塊巨大石碑。
石碑以青石砌築,粗獷古樸。
其上無字,
不知作何用處。
台下眾人彙聚完畢,更是各自議論紛紛,暗自揣測,更有急不可耐者連連催促。
終於,
在萬眾矚目之下,一道身著白衣儒衫的陳之昂鏘鏘走上高台。
他步履沉穩,麵容含笑。
雙手伸展輕輕向下按,朗月清風般的嗓音頓時娓娓道來:
“諸位英雄豪傑,久等。”
“在下桑海學宮,陳之昂。”
“不才受沈兄和秦王殿下委托,忝列這天人之會的主持之位,若有不周之處,還望諸位多多包涵。”
陳之昂的聲音清冽如泉,伴隨著深厚的內功底蘊,徐徐傳入在場眾人的耳中。
原本議論紛紛的嘈雜會場,
頓時變得安靜了下來。
陳之昂微微頷首,方才繼續道:
“諸位應該也看到了在下身後這塊無字石碑,想必是心存疑惑作何用處。”
“其實,這次天人之會的會程也十分簡單,無論是哪位前輩能夠威臨四海。”
“橫壓八方。”
陳之昂環顧四周,微微一頓:
“便可在江湖群雄的見證下,將前輩所思所構天下九州的新秩序,銘刻其上!”
“天下江湖,共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