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曼尼亞帝國軍隊之所以經過這裡,是因為這裡距離巴洛德最短,而且地下還有水脈,在水較少的緩衝緩衝地帶中,這裡是綠洲比較多的地方。
相反,如果調動大軍,縱向會變長,防守就會變弱。
但是,戈策將軍卻不以為意。
因為他對帝國軍隊的強大有絕對的自信。
進軍前,烏爾曾指出穿過溪穀的危險性,將軍對他嗤之以鼻。
“哎呀呀,軍師似乎不知道加爾曼尼亞兵的厲害。”
“不是這個問題,我說的是軍略的基本。”
烏爾是外樣的同門,無法再說下去,最後被戈策將軍逼退。
在漫長的沙爾姆溪穀的途中,兩側的丘陵被截斷,隻有一處可以南北穿行的地方。
這裡似乎也曾是南北流向的河流,但已經沒有水了。
普什開教團就是沿著這條平時連旅人都不會走過的、連路都稱不上的路北上而來。
因為如果不通過這裡,就必須繞過丘陵地帶。
大概是往返了好幾次,沒有什麼特彆的問題吧。
正是那個邂逅的頭。
中原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先進入交叉區域的一方有優先權,後麵來的軍隊必須等待。
在這種情況下,普什開教團先經過。
當然,理應由加爾曼一方等待,而且時間也不會太長。
然而,根據戈策將軍的命令,加爾曼尼亞軍將弓箭隊調到前線,幾乎沒有任何像樣的警告,就一口氣放了箭。
由於距離較遠,殺傷力並不強。這是明顯的威脅。
裡麵包含著這樣的威脅:如果逃跑就好,如果不逃跑而用弓箭應戰,就會讓人數說話。
然而,對方的反應卻非同尋常。
這些騎兵不顧從天而降的冰雹和箭矢,組成長槍,一個接一個地衝了過來。
大家都異口同聲地喊著“伊拉,普什開!”大叫著。
弓箭隊本來就不適合近戰。
第二支箭還沒來得及換下,就陸續有人被刺穿。
“弓隊撤退!”
長官們在亂戰中跑來跑去,在撤回弓箭隊的同時,把長槍隊和長槍隊移到前麵。
但是,作為步兵的標槍隊沒有對手那麼靈活,還沒來得及拖動,就又被從馬上拖出來的長槍所吞噬。
不僅如此。
在這狹窄的山穀中,擁有龐大兵力的加爾曼一方無法橫向展開,隻能依靠前線的士兵來對付敵人。
在猛烈的猛攻之下,轉眼間就被屠了。
另一方麵,在如此多的箭矢中,幾乎沒有盔甲就衝過來的普什開教團的騎兵們不知哪裡中了箭,其中甚至有人一隻眼睛被射穿。
在這種狀態下,士氣卻絲毫沒有減退,“伊拉,普什凱!”他一邊鼓舞著自己,一邊用沾滿鮮血的身體向自己襲來。
然後,在快要斷氣的瞬間“來到普什開的身邊!”大叫道。
無論加爾曼尼亞兵多麼勇猛,也不可能不愛惜性命。
前線崩潰了,一部分士兵開始逃跑。
“喂!回去!即使這樣還是加爾曼尼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