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淵源_暗影貞心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8章 淵源(1 / 1)

說起這大盛國的南北軍隊差異,不得不提太後蕭寶珠和盛帝蕭智的關係。

她們並不是母子,而是姑侄。

多年前,蕭智隻是蕭家一個家妓生的庶子。

那時蕭寶珠在宮裡做了皇後,因為老皇帝無子,朝中一片混亂。

於是,蕭寶珠便攛掇蕭家嫡長子,蕭智的嫡兄蕭端,進宮做老皇帝的義子。

不久以後,老皇帝一死,蕭端稱帝,盛國從此開始長達十多年的暴政之中。

很多有才能的臣子因為蕭端的忌憚而被陷害,大量人才也往夏國和北涼流失。

蕭端可不在乎這些,朝中忠臣被他殺得差不多的時候,他便將目標定在日益強大的庶弟身上。

蕭端為了殺掉這個庶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先是用「曆練」為借口,將他貶到軍營裡,誰知道蕭智不僅在各大戰爭中活了下來,還組建了自己的軍隊。

還好有當時寵臣言鎮諫言,說服蕭端將庶弟發配梅州守衛邊疆。

看似貶黜,實則保了蕭智一命,讓他得以燕王身份在梅州韜光養晦。

儘管那時的蕭智坐擁三十萬邊防軍,卻還是隱忍了十多年,就是因為忌憚蕭端和太後蕭寶珠他們背後的靠山——擁有五十萬大軍的齊家。

齊家是蕭寶珠母親的娘家。正是因為有齊家在,蕭端才能在皇位上為所欲為。

比起硬碰硬地正麵剛,蕭智更喜歡用頭腦解決問題,以最小的代價兵不血刃地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他早就控製國師白泉,給蕭端吃了很長時間的「丹藥」,讓蕭端在稀裡糊塗的情況下寫了份傳位詔書。

隨後,趁蕭太後在行宮遊玩之際,蕭智發兵控製行宮,軟禁蕭太後,對外則宣稱蕭太後已亡故,讓齊家亂成一鍋粥。

最後起兵發動宮變,再對外宣稱皇兄蕭端因沉迷吃丹藥而身亡。

蕭太後知道蕭智篡位後,見大勢已不可逆轉,非常識時務,承認了蕭智的皇位,關鍵時候出麵幫他安撫了齊家。

安撫歸安撫,蕭太後心裡的疙瘩可不是這麼容易解的。被逼到這份上不得不承認蕭智的帝位,蕭太後有多不甘心,可想而知。

蕭智極視重名聲。

當上盛帝後,不曾殺一個臣子,善待前朝遺孤樂安郡主,又撫恤前朝老臣,贏得全大盛人的民心,聲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蕭太後,一直以來與盛帝蕭智的關係十分微妙,雖表麵和氣,卻從來不提讓齊家交出兵權的事。

初登基時,盛帝羽翼未豐,不能直接收回齊家的兵權。

一邊安撫有著五十萬大軍的齊家,一邊把麵子功夫做到家——讓天下人以為他蕭智孝心感人,將姑母蕭太後視為親母侍奉,任何事都以太後為尊。

所以,就算蕭太後要將表外甥女齊玉容嫁給他當皇後,蕭智也欣然答應;

這幾年,太後和皇後聯合齊家,在背後做的那些小動作,他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時機未到,還沒到收拾齊家的時候。

齊家的軍隊放在京城附近著實太危險,所以蕭智略施小計,將齊家的軍隊調至南方的沙州和鹽州。

有湍河作為天然屏障,就算齊家要兵變,也不是那麼簡單就能攻到京城來。

所以,沙州和鹽州的駐軍不和皇帝一條心並不奇怪。

剩下溢州的駐軍,和蕭太後雖無親戚上的關係,但是處在沙州和鹽州附近,難保溢州不會有二心。

為了防止南方三個州的軍隊叛亂,盛帝派項直帶軍南下,沿著湍河設了十幾個軍營,駐紮了共十五萬士兵,以備不時之需。

「若刺客的暗器來自軍營,那比較有可能出自南方三個州的駐軍。」

餘師爺用筆點了點輿圖上沙州、鹽州和溢州的位置,並指著溢州南麵的幾個駐軍營道:

「除了項將軍的營地,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溢州南麵,左鎔的軍隊了。」

「左鎔?」顧翦之想起一些舊事,「說起來,他和夏國的宰相言鎮,還有些淵源。」

聽到言大人的名字,一旁的薑貞豎起耳朵仔細聽。

「大奸臣言鎮?左鎔和他有關係?」程淺有些吃驚。

他聽說,言鎮原是盛國丞相,因為害了很多忠臣,被先帝打入大牢,臨刑前被北涼王妃所救,後來逃到夏國當了宰相。

顧翦之點點頭:「多年前言鎮詐死隱居在南方,是左鎔在鹽州將言鎮捉住的。」

「所以左鎔是太後那邊的?」程深問道。

「不清楚。」顧翦之不確定左鎔是哪邊的人,不太好說。

餘師爺皺眉:「難道軍餉調包案和左鎔也有關?」

顧翦之陷入沉思:

若刺客是黎家找來的,而刺客的暗器出自軍營,那麼黎家很有可能正在聯合南方軍隊策劃著什麼。

可是,為了軍餉調包案而去刺殺朝廷命官,這個玩得是不是太大了?

若黎家是非殺朝廷命官不可呢?

如此挺而走險,是不是可以推測,軍餉調包案後麵藏著更大的陰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中藥世家 記憶的金屬紋路 神選者的神諭 星淵回響:文明共生啟示錄 雙花影裡舊煙台 重生1990:老婆,我養你 穿越超神:我能召喚童年機甲 落英詩集 我非癡愚實乃純良 鄉村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