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貞和餘師爺怕顧翦之一個人去會出事,也穿上蓑衣跟著他一起出門。
為了趕時間,三人各騎一匹馬,快速前往瑜縣。
路上,大雨慢慢停了下來,瑜縣大門就在眼前。
顧翦之卻沒有再前進,他停馬望了望四周,官道兩邊都是農田,田裡有幾個穿蓑衣的農民在勞作。
下了馬,將韁繩交給餘師爺,顧翦之獨自走到田埂中,找了一個看起來年紀很大的老者,顧翦之謙和有禮,問道:「這位大爺,請問這裡最年長的老人家住在哪裡。」
老者停下手裡的農活,站直了打量眼前的年輕人。
看這人長得一表人才,後麵還有兩個騎著黑色駿馬的隨從,老者十分有眼力見地推測年輕人是從城裡來的大官。
「村裡最年長的是我老娘,你們跟我來吧。」
雖然很不情願,老者還是將他們帶回自己家裡,把自家九十六歲的老娘請了出來。
老太太雖然已經近百,但是耳聰目明,精神矍鑠。
顧翦之自我介紹:「老人家,我是京城來的巡撫,想請教您幾個問題。」
老太太一聽是京城大官,雖然有些驚訝,還是很有氣度地請他上坐:「請上坐。阿生,泡壺茶來。」
那老者「誒」地應聲,很聽話地去廚房泡茶。
顧翦之直截了當地問:「老人家,您可知道瑜縣和珞縣龍王廟,以前有沒有辦過祭祀?」
老太太也沒想到,這大下雨天的,會有官爺專門跑來找一個農婦問龍王廟的祭祀,想著人大老遠地來一趟不容易,便將自己所知道的事都告訴了顧翦之。
原來珞縣、瑜縣和琅縣,以前都是王家界的地盤。
過去,這裡的大多數人都姓王,王家界由身份最高的王家族長管理。
那時候,湍河一到雨季就會泛濫,常年都有水災,因為怕水災,所以王家界在族長的帶領下修了好幾座龍王廟,這裡的百姓也都信奉龍王。
「記得小的時候,大概是我八九歲的時候吧,每到發水災,就會由族長出麵主持祭祀。」
「村民們會將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女綁起來,扔到湍河裡送給龍王。」
「大家都相信,發大水就是龍王要娶媳婦,隻要把媳婦給龍王,就不會再遭災。」
老者將茶水端進來,給所有人都上了茶。
顧翦之謝過老者,繼續問道:「現在這裡還有祭祀嗎?」
「早就沒有了。」老太太搖搖頭繼續回憶。
後來盛國內亂,王家界也因為戰爭分成三塊,由族長的三個嫡係子孫王珞,王瑜和王琅各自管理地盤。
戰亂持續了好多年,王家界的人也死得差不多了。戰亂平息後,就僅剩王瑜這支還有王家的子孫。
再後來改朝換代,來了很多外姓。
新朝廷就按戰亂時的分法,把王家界分成了珞縣、瑜縣和琅縣。
聽完這些,顧翦之心裡的猜測更加明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