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翦之拱手道:「民間太多宗教紛亂不清,大多數教派沒有教規,有些教派經典中明明白白寫著殺人祭神的教規。臣以為,若朝廷能勸導民眾,讓其改變教規,也是一種方法。」
朝堂上響起一聲嗤笑。
吏部寺郞劉大人走出來,向盛帝拱了拱手,轉頭問顧翦之:「顧大人說得輕巧,民間這麼多教派,試問世上誰能修改所有教規?你嗎?」
盛帝麵無表情,看不出是否讚同劉大人的說法。
黎丞相是劉大人的妹夫,也站出來補充:「皇上,臣以為顧大人的心是好的,可是勸導民眾談何容易?耗時耗力,朝廷人手都不夠用,哪裡撥出人來教化民眾?」
劉大人和黎丞相的否定正中顧翦之的下懷,他不卑不亢繼續說道:
「正如劉大人與黎丞相所說,民間教派紛雜,不可能修改所有教規。所以,若我朝能向民間推廣慈善仁愛的宗教,讓百姓在教義中遵紀守法、安居樂業,才是治理宗教亂象之根本。」
盛帝手指敲了敲龍椅的扶手:「愛卿想法是好,可前朝就有過因同一個宗教勢力過於強大、吸乾民眾積蓄,最後導致國家動蕩的先例在前,你又如何能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顧翦之抬手,將手上的折子恭敬地呈上:「皇上,臣想到的一些法子,還請皇上過目。」
李公公將奏折接過,呈給盛帝過目。
奏折上麵提議,朝廷成立宗教司來管理大盛所有宗教的事務,並設計了幾個重要的規章製度防止造反和腐敗。
盛帝仔細看完,微笑著頻頻點頭。
他本就一直很擔心地方教派無管製地發展壯大,這次的少女失蹤案,還隻是在瑜縣這樣的小地方,就能無聲無息殺十幾個人;若是任教派無管製地發展壯大,有一天也許就會自發組織起來對抗朝廷。
折子裡成立宗教司的法子,恰好可以解決他的心病,不過細節還需要再商討。
「此法甚好。但是設立新司是件大事,還需要詳細探討。顧愛卿,你先理個詳細的章程來。」
顧翦之領命。
盛帝再次問道:「顧愛卿還有事要奏嗎?」
沒想到顧翦之又呈出一個折子。
盛帝:
顧翦之繼續奏報:「皇上,軍餉調包案雖有人認罪,但是疑點重重。」
這個案子結得不清不楚,顧翦之提出了很多疑點,希望皇上能再給他一些時間讓他能繼續查下去。
「皇上,軍餉調包案關係重大,還望皇上允許臣繼續查下去。」
盛帝從他此前寄來的信中了解到大概過程,也能明白顧翦之死了一個跟了他很多年的下屬,查案心切。
若這個案子隻涉及到黎家,盛帝是可以允許顧翦之繼續查辦的;但是,這個案子竟然查到溢州去了,後麵絕不簡單,但盛帝有其他的想法,現在還不是讓顧翦之查清的時候。
認罪的是一個溢州南部八十來人的私兵軍營。
這大盛國,有誰能在南方屯兵?有誰能隨隨便便犧牲一個小軍營來頂罪?
後麵很可能和太後還有齊家有關,他需要時間,讓背後的所有人都自己蹦躂出來,才好一網打儘。
「軍餉調包案先放一放。下個月你就要成親了,把婚姻大事辦了再說。」
盛帝話音剛落,顧翦之有些懵;旁邊正豎著耳朵聽的黎丞相更懵。
黎丞相一直以為,是自家大閨女黎紫衣在盛帝麵前吹了枕頭風,所以盛帝才命令顧翦之停止查案立即回朝。
「軍餉調包案先放一放」這是想繼續查呢,還是不查了呢?
皇上可真是會吊人胃口啊!
說查吧,他又要顧翦之把案子先放一放;說不查吧,他又隻是要顧翦之把案子放一放。
這放一放,是準備放多久呢?
當然,黎丞相的這些疑問都隻能腹誹,臉上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樣。
「臣領旨。」雖心有不甘,顧翦之還是見好就收。
看來若想要說服盛帝同意他繼續查案,還需要先搞清楚盛帝的真正意圖。
這回盛帝不再問他還有沒有事要奏,直接揮手退朝。
下朝了,邵正海跟著顧翦之一起出宮。
顧翦之老遠便看見薑貞老老實實站在宮門口的馬車旁。
「邵大人,這位就是薑仵作。今後還請邵大人多關照。」
走到薑貞麵前,顧翦之向邵正海正式介紹。
早上顧翦之已對薑貞說過今日的安排,她知道眼前這位五十來歲的大官是大理寺卿邵正海,上前行握拳禮:「邵大人好。」
邵正海微笑點頭回應,見眼前這位叫薑貞的女子,身穿青色的對襟襦裙,但看起來分明是個嬌滴滴的女娃,想不到能做仵作的活計,真是人不可貌相!
「薑姑娘,這就請隨我去大理寺。」邵正海不囉嗦,直接將人領走。
顧翦之目送他們離開,身後便傳來張宰相的聲音:「翦之。」
張宰相今日下朝後故意放慢腳步,一直跟在顧翦之和邵正海的後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