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召陽縣,清晨的寒意帶著幾分肅殺,淡薄的霧氣籠罩著整座縣城。經過幾番人事調整,縣委班子和縣政府班子終於塵埃落定,但看似平靜的局麵之下,依然暗流湧動。
李一凡早早來到辦公室,手頭的工作堆積如山,但他知道,比起文件的處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新班子迅速形成合力,尤其是嶺南鎮這一全縣發展的樣板地,其人事調整更關乎全縣未來的改革方向。
“趙縣長,關於嶺南鎮的班子調整,我想聽聽你的看法。”李一凡點燃一支煙,遞給了對麵一臉沉思的趙斌。
趙斌接過煙,卻沒有點燃。他翻閱著李一凡推過來的名單,目光在幾個熟悉的名字上停留:“吳德安……黃誌成……這兩人確實不錯。吳德安有執行力,黃誌成的扶貧經驗也很豐富。”
“你覺得誰更適合鎮長的位置?”李一凡靠在椅背上,語氣平靜,但眼中透著期待。
趙斌思索片刻:“嶺南鎮是我們的樣板工程,鎮長不僅要有執行力,還得會協調各方關係。從這個角度看,我傾向於吳德安。他乾過派出所所長,處理突發事件和基層問題經驗豐富。”
李一凡點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我也這麼想。吳德安當鎮長,黃誌成擔任常務副鎮長,兩人配合起來,可以繼續延續嶺南模式的成功。”
趙斌笑了笑:“李書記,您的安排很周全。這兩人確實值得信任,不過吳德安缺乏鎮一級領導的經驗,您還得多盯一盯。”
“這是肯定的。”李一凡將煙頭掐滅,目光堅定,“嶺南鎮是我們全縣發展的標杆,必須把最優秀的乾部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翌日中午,李一凡來到李誌遠的辦公室,將嶺南鎮的人事安排遞交給他。
“書記,我建議吳德安擔任嶺南鎮鎮長,黃誌成擔任常務副鎮長。這兩人能力互補,應該可以勝任接下來的任務。”李一凡語氣中透著一絲自信。
李誌遠低頭看著名單,微微點了點頭:“嶺南鎮是樣板工程,這個班子必須搭配好。吳德安的執行力確實很強,不過他缺乏長遠規劃的能力,你要多給他一些指導。”
“我會親自指導他們的工作。”李一凡篤定地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這個方案向陳啟明同誌彙報,儘快走程序。”李誌遠的語氣中透著肯定,同時也隱隱期待,“嶺南鎮的下一步,是不是要推動經濟開發區的構想?”
李一凡笑了笑:“書記,您看得遠。嶺南模式隻是開始,我想以嶺南鎮為核心,逐步推動全縣經濟開發區的建設。”
李誌遠放下手中的筆,眼中透出欣賞:“很好。既然你已經有了計劃,那就大膽去做
關於嶺南鎮人事調整會議在縣委會議室準時召開。
會議室內,氣氛比平時更加緊張。組織部長陳啟明率先發言,提出任命吳德安為嶺南鎮鎮長,黃誌成為常務副鎮長的建議。
楊宏遠沉默片刻,突然開口:“吳德安的能力確實不錯,但他過去的工作重心在治安領域,缺乏統籌全局的經驗。我認為,更合適的人選是王立軍。他有鄉鎮管理經驗,執行力也很強。”
此言一出,整個會議室安靜下來。楊宏遠的提議顯然是與書記派唱反調,而王立軍是市長派的嫡係,所有人都看得明白。
李一凡不動聲色地接過話頭:“楊副縣長的建議很有參考價值,但嶺南鎮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需要一位熟悉當地情況、且對嶺南模式有深刻理解的人選。吳德安作為本地乾部,不僅了解基層,還在推動嶺南模式中表現出色,這是王立軍暫時無法比擬的。”
“再說,黃誌成在扶貧工作中立下汗馬功勞,兩人的組合能形成互補。”李誌遠從旁附和,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
楊宏遠冷笑一聲:“我並不是否定嶺南模式的成績,而是擔心吳德安能否承擔得起鎮長的責任。如果出現問題,後果誰來負責?”
陳啟明適時開口緩解氣氛:“楊副縣長的擔憂有一定道理,不過嶺南鎮的調整關係重大,我們不妨聽聽其他常委的意見。”
會後,楊宏遠單獨找到了李誌遠。
“書記,嶺南鎮的調整是不是太匆忙了?王立軍確實是個好乾部,不給他機會,有點不公平吧。”楊宏遠語氣不鹹不淡,但明顯帶著威脅。
李誌遠冷笑:“嶺南鎮是全縣的樣板,不能成為權力的角力場。我尊重你的建議,但縣委的決策最終是為全縣服務,而不是某些人的利益。”
楊宏遠臉色一沉:“書記,彆忘了,召陽不僅是你的召陽。”
李誌遠毫不示弱:“但嶺南鎮一定是全縣人民的嶺南鎮。”
經過多輪博弈,常委會最終通過了吳德安擔任嶺南鎮鎮長、黃誌成擔任常務副鎮長的方案。而楊宏遠的提議,則被以“暫緩研究”的名義擱置。
幾天後,組織部長陳啟明來到嶺南鎮,正式宣布人事任命。吳德安上任後,立即召開了一次全鎮班子會,明確了未來的工作方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