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蝕機的成功為中微陸陸續續獲得了大量訂單,也開始中微這家吞金獸回血。
此刻在中微會議室。
李一凡開口了:“尹總,除了設備研發,芯片設計的團隊建設也不能忽視。設備製造和芯片設計是一體兩麵的關係,如果我們不能在芯片設計領域有所突破,就很難在未來的產業鏈中掌握主動權。”
會議室內一陣沉默,許多人意識到,這不僅是一項新的挑戰,更是中微未來發展的全新方向。
“芯片設計團隊的建立,是必須的。”尹誌繞沉聲說道,“我們不能隻做設備的供應商,必須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中占據更高的地位。”
“但組建一個全新的設計團隊,成本非常高。”財務負責人提出質疑,“芯片設計需要eda軟件、知識產權授權、ip核購買等一係列投入,這對我們現階段來說壓力巨大。”
“所以,我們的設計團隊需要精準定位。”梁宗傑插話,“設備領域的競爭已經證明,聚焦細分市場是成功的關鍵。芯片設計同樣如此,我們不需要和國際巨頭硬碰硬,而是找到國內市場的空白。”
楊思涵博士作為中微公司eda軟件研發負責人,也站出來補充說道,自從2008年回國,根據尹總的安排,我負責的eda的設計也取了一定的進展。
我們正在設計的eda產品定位升級為“集成係統eda”,聚焦aichiplet與高速高頻係統技術,隻要給時間給資金,我們一定你能夠突破國際封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會議室內,楊思涵的聲音剛落,全場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不僅是對她技術進展的肯定,也是對國內eda領域突破的深深期待。
尹誌繞坐在會議桌主位,聽完楊思涵的彙報,原本略顯疲憊的眼神逐漸亮了起來。他的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擊桌麵,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片刻後,他站起身,掃視全場,語氣中帶著難得的激動與欣慰。
“思涵同誌,你做得很好。”他的聲音有些低啞,卻帶著一股讓人心安的力量,“從2008年你加入中微以來,我一直期待著今天這個消息。eda軟件的突破,意味著我們在半導體產業鏈中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尹誌繞停頓了一下,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大家都知道,eda是芯片設計的基礎。如果說刻蝕機是芯片製造的利劍,那麼eda就是繪製這把劍的工匠之手。沒有它,再先進的設備也無法發揮作用。”
他的目光定格在楊思涵身上,語氣更堅定了一分:“國際巨頭壟斷了這個行業多年,對我們進行技術封鎖。但今天,我們終於看到了一線曙光。這不僅是中微的勝利,更是整個國家半導體事業的希望!”
說到這裡,尹誌繞的聲音略有些哽咽。他頓了頓,抬手調整了一下眼鏡,隨後再次看向楊思涵:“你和你的團隊,承擔了這條路上最艱難的任務,但我可以向你承諾,無論你需要多少資源,無論你需要多少支持,中微都會全力以赴!資金,我們來籌;人才,我們來挖;時間,我們來爭取!”
楊思涵聽到尹誌繞的承諾,眼中不禁泛起了些許光亮。她知道,eda研發之路艱難無比,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關乎資源、耐心和信念的持久戰。但這一刻,她的信念更加堅定。
“謝謝尹總,謝謝大家。”她微微鞠了一躬,“eda的突破不隻是我的目標,也是我們整個團隊的目標。隻要中微不放棄支持,我和我的團隊絕不會辜負你們的期待。”
會議室內再次響起掌聲,每個人的臉上都多了一份決心和期待。
散會後,尹誌繞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獨自坐在辦公桌前。他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長舒了一口氣。
“eda軟件……終於有了突破。”他喃喃自語,眼神裡既有些許放鬆,也夾雜著深深的擔憂。
他明白,eda是半導體產業鏈的基礎性環節,其重要性不亞於刻蝕機、光刻機。如果沒有國產eda軟件的支撐,即便設備再先進,也難以推動真正的芯片國產化。而國際巨頭對eda的壟斷更是行業的頑疾,想要打破這一局麵,意味著中微必須承擔比以往更大的責任和風險。
“楊思涵和她的團隊,真的了不起。”尹誌繞的嘴角浮現出一絲欣慰的笑意,“但接下來,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更長的時間,以及更多耐心。”
會議室的掌聲逐漸平息,坐在一側的李一凡看著楊思涵略帶疲憊卻堅毅的麵容,心中泛起了複雜的情緒。
他很少在這種場合表露情緒,但這一刻,他的心底既有欣慰,也有一絲憂慮。欣慰的是,中微在eda領域的突破,意味著他對中微的多年布局終於開始顯現成果;憂慮的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eda隻是起點,接下來的路會更加艱難。
李一凡目光微轉,掃過在座的高管們。他能感受到每個人內心的振奮,但他也清楚,激情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