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星光計劃
中秋前夕,星城市微涼的空氣中夾雜著難得的沉穩感。
大夏調研組離開後的第三天,大夏政務院的內部係統發布了一則未經公開的簡報摘要,措辭簡潔、分量極重:
“經三部委聯合評估建議,擬將星城市作為國家半導體自主創新戰略核心區建設試點地區。請各部委協同配合,做好專項資源、財稅、編製、審批等相關支持準備。”
簡報落款處,沒有蓋章,但字字千鈞。
這是大夏中央係統內第一次以“核心區”三字定位一座地方城市。它所代表的,不僅是名分、政策、預算、權限,更是未來五年國家在科技賽道上的戰略重心轉移。
星城市,這座在中部省份中一度被視為“區域中轉”的產業過道,如今,正踏上成為全國科技第一陣地的軌道。
而作為這一切的主導者,李一凡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啟動了又一次閉門會議。
會議地點設在市政府主樓西側的第五會議廳。
與會者名單極為克製,僅限十六人:市委書記李一凡、市長陳啟明、常務副市長方卓、發改委主任劉向力、財政局局長彭學文、科技局局長陳寶寧、人社局局長楊國強,以及興泰集團董事長林曉峰、產投集團總經理趙維康、中微公司董事長尹誌繞、南大光電首席技術官王立新、量子中心負責人潘院士。
再無旁人。
桌麵上攤著一份草擬文件,頁麵首頁正中央四個大字:星光計劃
李一凡掃視一圈,開門見山:“今天這場會,是我親自定的,名字就叫‘科技戰略第一會’,我們要定下來——未來十年,星城市怎麼打仗。”
“不是‘怎麼發展’,是‘怎麼打仗’。”
會議室一靜。
沒有人敢小看這句話的分量。
他手中的激光筆輕輕一點,投影牆上出現一行小字:
“星光2030計劃:建立大夏首個自主化半導體產業鏈閉環體製試驗區。”
一秒鐘沉默,陳啟明眼神一凝。
“書記,您是要——把我們這一整套產業結構、人才結構、財政體係,全拉到中央科技體製試驗的框架裡去?”
“沒錯。”
李一凡轉過身,表情平靜得近乎鋒利。
“我們不能等國家給我們畫圖,我們要主動給國家送方案。”
他按下手中遙控,下一張頁麵出現“十四項戰略攻堅點”:以下工藝全鏈條國產化工藝+材料+設備)
2.eda核心引擎自主體係構建
3.自有架構cpu、嵌入式處理器技術攻關
4.光刻膠、電子特氣本地產業鏈搭建
5.高純靶材國產替代示範工廠
6.大功率半導體材料碳化矽、氮化镓)中試線建設
7.半導體晶圓級封裝突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