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省委辦公樓。
周一上午十點半,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如期召開。
這是一次極具政治意味的會議。
會議議題隻有一個:機製語言係統,在瀟湘全省的複製與調度規劃。
李一凡坐在趙建國右側第一位,作為省委副書記,首次以“全省機製統籌提案人”身份參會。
桌上,擺著他帶來的核心文件:《機製調度係統在瀟湘省試點城市複製實施意見草案)》。
文件不長,正文不過七頁,卻幾乎顛覆了省域治理的運行基礎。
文件提出:
將機製積分係統從星城市擴展至全省七個重點市州;
在嶽陽、常德、湘潭、衡陽等地設立“機製前哨節點”;
所有節點與星城市機製語言平台對接,形成統一評估體係;
乾部適配畫像統一納入“機製評分數據庫”,與項目調度、財稅傾斜聯動掛鉤;
平台接口由省委主控,星城市技術支撐,組織部與發改委共同監管。
趙建國讀完後,沒有急於表態,而是緩緩開口:
“機製語言平台已被中央接納為治理結構的標準接口——這是共識。”
“但——中央還沒有部署全國入口。”
“這意味著,我們瀟湘,是第一個將機製從標準變成運行係統的省份。”
他頓了頓,看向李一凡。
“你不是推廣者,你是第一個使用者。”
會議室氣氛頓時微妙。
李一凡平靜回應:“我從未想用機製取代權力。”
“我隻希望機製能成為權力之外——推動治理進化的一個穩定邏輯。”
“中央給了我們試驗場的權力,如果我們能跑起來,全國自然跟上;但如果我們自己把它束之高閣,那標準永遠隻是文件。”
他一邊說,一邊遞出第二份材料:
《2025年上半年各市級機製適配試運行反饋統計》
數字顯示:
?嶽陽、湘潭等地願意參與測試;
?衡陽、邵陽反饋激烈,認為“機製評價標準未考慮本地差異性”;
?懷化、張家界保持沉默,明顯觀望;
?長沙市則提出“機製運行是否繞開市常委會權責”,表達出明確抗拒。
陳鬆年眉頭一挑:“我理解推進機製的必要性,但我們不能讓它變成‘行政權力的替代體係’。”
“我們是黨委領導一切,不是機製領導一切。”
“這個界限,必須明確。”
趙建國沒接話,而是看向李一凡:“你怎麼看?”
李一凡不疾不徐:“我們要的不是‘機製管乾部’,而是——乾部用機製管自己。”
“機製不代替黨委,而是幫助黨委判斷、賦能、甄彆、選擇。”
“我們黨委的核心職責,應該從‘定人’,變成‘定標準、定平台、定邏輯’。”
“隻要標準是公開的、邏輯是可追蹤的、平台是共建的——誰在用它,都不會是威脅。”
會議室短暫沉寂。
許宏誌看著李一凡,突然一笑:“我可以支持機製下沉,但有兩個條件。”
“第一,平台不能是你個人掛帥,必須掛在省委名下。”
“第二,機製數據必須同步存儲在省委平台中心,組織係統全程介入運行。”
李一凡點頭。
“我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