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星城市高新區管委會。
清晨八點半,園區東南角的指揮塔已經亮起燈光。這裡臨時搭建了一座“走廊工程調度中心”,由市委直接統籌,統籌全域300多個在建項目的數據流與執行鏈。
調度大廳裡,三十多塊電子屏幕正同步顯示建設進度、資金流轉、招商洽談、人才引進等實時數據。
“我們不是在搞個項目園區,而是在建一個數字化、分布式的產業城市。”李一凡對趙斌說,“這不是權力擴張,是係統重寫。”
趙斌神情凝重,他剛收到通知——大夏四九城派來的小組提前兩天進駐。
“他們要的不隻是資料,他們會進單位,談話,看‘不成文指令’。”
李一凡反問:“你覺得我們哪裡有問題?”
趙斌遲疑:“走得太快,組織係統、財政係統都來不及響應,乾部適配體係太新……”
“所以你才更不能退。”李一凡眼神犀利,“我們要逼係統進化,而不是等係統同意。”
……
上午十點,四九城派來的小組駐地,會議室靜得落針可聞。
大夏四九城派來的組長梁乾是副部級高官,調任大夏中忌委協管巡視事務前,曾主持過三輪“改革湃”乾部選拔試點。
這一次,他的目標並不簡單。
秘書彙報:“星城市三年內調整乾部條線62.7,基層乾部適配率高於全省平均23個百分點。”
“特彆是這份‘機製適配評價體係’,打破了‘德能勤績廉’傳統五項評價,加入‘數據適應力’‘創新反饋頻率’‘係統運作參與度’等三項新因子。”
梁乾點頭:“他們真敢動。”
“安排小組進駐市財政局、人社局、高新區、紀委,另設個彆談話點在星穀片區產業辦。”
……
與此同時,星城市財政局會議室內,氣氛驟然緊張。
副局長朱韶明臉色蒼白:“大夏巡視組的人來了,點名要看我們對中微、長鑫、美團、騰訊項目的財政支出明細,還要求說明‘審批簡化機製’來源依據。”
“最關鍵的是,他們要見彭學文局長本人。”
財政局幾位中層交換眼神,麵露猶疑。
他們不是怕大夏巡視尋事組,是怕李一凡。
就在此時,彭學文走進會議室。
“見就見。”
“這不是質疑我們,而是考核我們有沒有把星城試出來。”
“我們不是違法,是走在法規與規則之間的空白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