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技術對抗氣氛已推至頂點。
會議主持方遲遲未給出是否納入中微建議案的答複。
這是一次罕見的僵持——因為中微提交的,不是某項零件,而是一整套工業參數模型、運算邏輯、生產接口全鏈條建議。
這意味著,一旦采納,中微就不是個企業,而是“規則製定方”。
會議室裡,氣氛繃到極致。
衛國目光沉靜,手中資料一頁未動。
他的沉默,不是等待,而是在逼對方先交底。
主持人終於開口:“你們的數據在理論上合理,但我們無法判斷其工業兼容性。”
外交部技術代表冷笑:“所以你們評估數據,是要兼容誰的工業?你們的?還是世界的?”
衛國開口,語氣平緩卻帶著一錘定音的殺氣:
“你們可以不接受我們的模型。”
“但你們無法無視——在東方,有一整座城市,已經用這套模型跑了一年半。”
“它不是圖紙,不是白板,而是真實運行的係統。”
“而且它不歸你們審核,它服務於我們國家的未來。”
這話一出,全場嘩然。
現場十餘國代表麵麵相覷,一名美方技術觀察員低聲道:
“他不是在提交建議,是在遞交挑戰書。”
與此同時,瀟湘省委內部,風暴暗湧。
省委組織部一份《乾部檔案數據修正及實時評分模型回溯意見稿》正在秘密流轉。
擬定主旨是——“規範地方乾部數據模型使用標準,防止地方機製試點過程中過度依賴單點係統評價標準”。
說白了,就是把星城市之前那套“機製評分”“係統數據決策輔助”全麵下架。
主筆人: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李永中。
協同單位:省委紀委、省委政法委。
趙建國收到材料之後,隻掃了一眼,就冷笑一聲:“這就是他們退了一步又上的新台階?”
他沒急著壓,而是將文件直接交給了中組部駐瀟湘觀察員,由中央來拍板——
這不是省裡能定義的了。
中午,中央政策機製組的一份初步討論紀要,通過加密信道發到了星城市委書記辦公室。
文件不長,標題卻意味深長:
《關於機製化治理結構試點提出的若乾建議方向反饋意見》
前三段是技術意見,第四段起變化了:
“星城市機製試點展現出以數據整合驅動乾部畫像輔助治理的新路徑,對突破以往主觀評價體係具啟發意義。”
“如後續穩定運行可持續,將考慮納入國家治理結構子係統範疇。”
趙斌拿到文件,激動地差點失語:“書記!這不是表態了,這是準備納入正式編製了!”
李一凡隻是淡淡一笑:
“這才剛中盤。”
“他們不退,我就殺。”
下午兩點整,省委政法委、紀委、組織三線同時下發“專項回訪通知”。
對象——星城市財政局、組織部、國資委三個部門。
內容很含糊:“了解機製運行過程是否存在數據偏差與主觀化乾預。”
這種操作,怎麼看都像是故意“頂風作案”——中央才剛正麵評議,他們就立刻搞“複審”。
趙斌怒了:“這是頂著中央發難?”
李一凡臉上沒什麼表情。
“他們想試試我的反應,那我就給他們一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