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星投資31,星城產投集團20,理想團隊控股49,法人獨立,協議三年內不得變更持股結構。”
高新區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三層會議室內,李明傑語調平穩,卻每一個字都壓著整個屋子的節奏。他手邊擺著三份文件,分彆蓋著“凡星投資”、“理想汽車籌)”與“星城市產業投資集團”的公章。
這是一場長達四小時的正式談判之後的最終定稿。
協議桌上不再是草案,而是經過三輪談判修改後的“三方落地框架協議”——理想汽車總部正式落地星城市的最終文本。
對麵,李想沉默地看著文件,沒有馬上翻動。他的身後,團隊中的技術總監、法務代表、供應鏈負責人等人臉上神情嚴肅。
“我最後再確認一件事。”李想抬起頭,看向對麵的李明傑,“凡星是你主導投資,但你保證不乾預日常經營、不設立任何‘顧問席位’,不通過任何形式介入產品路線?”
李明傑點頭,沒有絲毫猶豫:“我們投資的是你,不是替你設計方向。協議裡已經明確——我們不參與戰略決策,不介入核心技術。”
“那你們圖什麼?”李想直視他。
“我們圖星城市。”李明傑微微一笑,“我們不是押你一個人,而是把你當成星城新能源汽車布局的引爆點。你能成,我們這條鏈才能活。”
李想沉默了一下,終究還是翻開協議,拿起筆。
一旁的趙維康悄然鬆了口氣。
他是整個協議中最敏感的那一環——既要代表政府平台推動城市產業升級,又不能讓企業覺得“被政績壓頂”。他所代表的“星城市產投集團”,此次以地方引導基金身份參股,占比20,不設董事席位,僅參與重大事項表決,是一種“托底但不主導”的姿態。
“簽字後,你們市裡的支持政策什麼時候能落地?”李想邊簽字邊問。
“簽字生效後48小時內,我們會由市產業推進辦公室掛出首批支持政策。”趙維康立即回答,“主要包括三方麵:一是總部辦公區土地指標立即批複,產權歸屬公司;二是研發補貼按進度分三年撥付,首批先撥付5000萬元;三是核心團隊落戶、配套、人才子女入學、醫療全套解決。”
“此外,”趙維康補充道,“我們還會協助理想汽車申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與重大科技專項入庫,納入省級重點技術平台計劃。”
“如果你能三年內實現整車量產,星城市將啟動專項獎勵基金——那是額外的。”
李想“嗯”了一聲,顯然對這場來自地方的“全周期扶持計劃”已然接受。
三份協議簽署完畢,秘書小心翼翼地將文件分類歸檔。
李明傑合上鋼筆,淡淡道:“這是一場賭局。”
李想抬起眼,回了一句:“但這一次,我們都在賭自己。”
……
與此同時,星城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正在悄然召開。
市長陳啟明主持會議,市委副書記譚勇、紀委書記陳國威、組織部長何國慶、宣傳部長王誌明等人全部在列。
“新能源汽車項目已經確定簽約,接下來,是我們星城市能不能給出一張真正匹配的‘政務答卷’。”陳啟明聲音不高,但語氣十分嚴肅。
“市委書記指示,要把這次理想汽車落地,視作新一輪產業轉型的核心抓手。”
“我們不是招商辦項目,這是一次全係統改革的實戰推演。”
“以下幾件事,我要明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