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的星城,天空湛藍如洗,陽光灑落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新能源汽車產業推進大會剛剛落下帷幕,市政府各部門的氣氛異常熾熱,招商小組、產業對接小組、政策落地小組,全部如同上緊了發條的機器,迅速運轉起來。
表麵上,星城市正朝著新的產業方向加速衝刺。
但在市委辦公樓最高層的一間會議室裡,氣氛卻截然不同。
這裡,沒有喧囂,隻有沉重與冷靜。
李一凡獨自坐在辦公桌前,攤開了三天前省委常委會討論過的一份內部調研報告:
《瀟湘省經濟結構與科技創新能力對比分析內部初稿)》。
報告通篇冷靜克製,沒有華麗辭藻,隻有冰冷的數據:
?瀟湘省當年gdp總量全國第9,表麵光鮮;
?高端製造業占比全國第13,結構單一;
?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微不足道;
?科技研發經費僅為廣東、江蘇的一半,連安徽都開始逼近;
?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全國第11,比安徽低兩個名次;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落後於長三角、中部大省;
?汽車產業、電子信息、新能源領域,幾乎無一形成完整生態。
李一凡目光沉靜地掃過每一個數字。
這些數據背後,藏著的是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圖景——
瀟湘,正在悄無聲息地被時代拋下。
如果不變,未來十年,不但無法追趕先進地區,連中遊位置也將岌岌可危。
翻到報告最後一頁時,李一凡的手指微微一頓。
腦海中,一段深埋多年的記憶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來。
在前世,2025年某個深夜,李一凡曾經在辦公桌前,讀過一份讓他震撼至今的研究材料。
那份材料用翔實的統計、冷峻的對比,剖開了瀟湘與安徽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科技創新領域的巨大差距:
?安徽憑借奇瑞、比亞迪、蔚來等布局,新能源汽車產量全國第二,出口全國第一;
?瀟湘昔日引以為傲的汽車製造基地逐步萎縮,新能源領域幾乎空白;
?安徽靠整合資源、區域協調、科技創新激活了全省域,而瀟湘則陷入了內部消耗、各自為政、城市失衡。
最讓李一凡記憶猶新的,是那篇報告最後的一行字:
“未來不屬於抱殘守缺者,未來屬於能夠提前覺醒、徹底自我革命者。”
那晚,李一凡久久不能入眠。
這一世重來,站在2015年11月的時間節點上,他深知:
如果瀟湘再不主動求變,結果必將重蹈覆轍,甚至更加慘烈!
李一凡深吸一口氣,目光重新聚焦在眼前的現實上。
瀟湘現在還勉強排在全國第九,但這是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gdp總量的增長,掩蓋不了產業空心化、科技創新乏力、城市發展失衡的問題。
瀟湘真正麵臨的,是一次“結構性死亡”的危機:
?高端產業鏈缺失,無法參與未來全球競爭;
?科研力量薄弱,無法支撐本地自主創新體係;
?交通基礎割裂,城市之間各自為戰,無法形成真正的一體化協同。
如果不在此刻動手改革,五年後,十年後,瀟湘將徹底失去在全國版圖上的競爭力。
攤開筆記本,李一凡親手寫下了標題:
《瀟湘省未來十年產業與城市發展布局初步設想非公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