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下科銳動力項目的當天,星城市的輿論圈炸開了鍋。
各大內部群聊、政務工作群、市屬媒體公眾號,紛紛以最快速度發出快訊:
?“星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重大突破!”
?“科銳動力20億元項目正式落戶高新區!”
?“星城速度再升級,新產業版圖初現!”
各區縣、各園區、各部門,
甚至連一些平時冷靜的老乾部,也難掩激動情緒。
在星城市政壇上,
李一凡親自掛帥、陳啟明掛帥執行、全市上下動員、乾部體係洗牌,
換來這塊沉甸甸的“第一塊板磚”,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新能源戰役,打響了頭炮!
——意味著星城市,從今天起,真正插手未來產業競爭!
但是,真正冷靜的人知道:
這,僅僅是開始。
當天晚上,市委辦公大樓十六樓會議室燈火通明。
李一凡召集了市委常委班子、市政府主要領導、各園區主要負責人,召開了一場內部閉門會議。
會議隻有一個主題:
如何在新能源產業初步落子的基礎上,提前布局未來三至五年的產業生態和鏈條完善。
李一凡目光炯炯地掃視全場,開門見山:
“同誌們,科銳動力項目簽約落地,標誌著星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正式起步。”
“但是,大家千萬不要沾沾自喜,不要以為拿下一個項目就可以高枕無憂!”
“新能源產業的競爭,遠比大家想象得更殘酷、更激烈、更快節奏!”
他聲音一沉:
“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競速,是一場未來十年生死存亡的戰爭!”
全場肅然。
沒有人敢輕視。
尤其是高新區書記、經開區主任、南新區管委會主任們,
更是筆挺坐直,屏氣凝神。
他們知道,李一凡下一步要說的,才是真正的關鍵。
李一凡攤開備好的文件,清晰列出了未來產業布局的三大核心方向:
第一,必須提前鎖定新能源產業鏈上下遊核心環節。
李一凡鏗鏘有力地指出:
“新能源汽車產業,不隻是整車廠,不隻是動力電池。”
“它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係統鏈條,涉及電池、電控、電機、熱管理、輕量化材料、智能駕駛係統、充電樁、智能製造裝備等多個環節!”
“誰能在鏈條上布局得深、布局得廣,誰就掌握主動權!”
“如果我們隻盯著一兩個龍頭企業,忽視了產業鏈配套,最後就會發現——大項目在,周邊配套全靠外地支援,供應鏈成本高,發展受製於人!”
李一凡的聲音擲地有聲:
“必須要同步出擊,從上遊原材料到下遊零部件,從核心技術到製造裝備,一個環節都不能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