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協作布局
星城市夜色漸深。
而在數百公裡之外的瀟湘省委辦公樓,
一場極為關鍵的會議,正在悄然進行。
省委常委會專題會議。
議題隻有一個:
總結星城市新能源產業推進經驗,研究全省推廣布局。
會議室氣氛格外凝重。
趙建國端坐主位,目光如炬。
兩側是省委常委班子成員,
包括省長李尚民,常務副省長,省委秘書長,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省發改委主任等一眾核心人物。
而李一凡,作為省委副書記,
位列趙建國之下,
卻是今日會議的真正主角。
會議由趙建國親自主持,開場白簡短有力:
“星城市的新能源產業推進,是省委年初部署產業轉型戰略的一部分。
從目前調研組反饋情況看,
星城的試點,成效初步顯現,乾部體係、招商體係、產業鏈布局同步發力,值得充分肯定。
但也必須清醒看到,
星城市隻是起步,真正的考驗,是如何在全省範圍內形成合力,構建係統競爭力。”
說罷,他看向李一凡:
“一凡同誌,你來談談下一步的考慮。”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人目光集中在李一凡身上。
李一凡緩緩起身,
聲音平穩而有力:
“星城市新能源產業試點,是省委統一部署下的地方探索。
從試點效果來看,
高效招商、乾部掛鉤考核、項目全流程服務、產業鏈協同布局等機製,
初步打破了以往招商慢、落地難、產業碎片化、乾部躺平化的問題。”
“但如果僅僅停留在星城市一地推進,
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難以抵禦未來新能源產業劇烈競爭帶來的衝擊。”
“所以,我建議,
以星城市為龍頭,聯動嶽西、江陵、衡州、昌州四地,
打造瀟湘新能源產業協作帶;
按照產業鏈條進行分區布局,
動力電池板塊重點落地星城市與衡州,
智能電控與智能駕駛板塊落地嶽西與江陵,
輕量化材料、智能底盤配套體係布局昌州與星城腹地。
形成錯位協作、梯度互補、共振發展的全省新能源產業體係。”
會議室內,有人皺眉,有人沉思。
省委秘書長第一個開口:
“一凡同誌的思路很係統,
但推進過程中,地方保護主義、資源分配矛盾恐怕不好處理,
如何打破各地各自為政的慣性?”
李一凡早有準備,聲音沉著:
“省委統籌,設立新能源產業協作推進領導小組,
書記親自掛帥,副書記常務副省長具體牽頭,
製定統一招商標準、審批標準、項目引導標準。
財政專項資金按照項目落地實績撥付,
對協作成效明顯的地市,在乾部選拔、資金支持、項目審批上優先考慮。”
趙建國聞言,眼中露出一絲讚許。
他敲了敲桌子:
“很係統,也很有操作性。
省委就是要打破地方本位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