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的十一月,寒意初起。
但比天氣變化更敏感的,是省委辦公係統裡,最近幾天一份“跨地區招商協作指導意見”的快速流轉。
這份由省委協作推進小組起草、李一凡署名推動的文件,標題很樸素:
《關於推進瀟湘新能源產業招商協作機製的實施建議試行)》
內容不多,十頁不到,卻幾乎打破了瀟湘地市之間習以為常的慣性邏輯。
統一招商框架、統一項目數據庫、統一用地指標、統一乾部評價體係——
這哪裡是“協作建議”?這分明是在推動“招商一體化改革”!
在瀟湘省這個地市權力高度分散、地方慣性根深蒂固的體係中,這無異於捅破了一層窗戶紙:李一凡不是隻要星城跑得快,而是要全省“跟他一起跑”!
李一凡清楚,他提出這份文件,等同於挑明了一場權力博弈的分水嶺:
星城市不是單獨招商,而是領跑者;
其他地市不是選擇跟不跟,而是必須跟上,否則邊緣化!
文件剛下發兩天,省委辦公廳統計了一輪內部反饋,各市表現涇渭分明:
?嶽西:第一時間召開常委會專題會議,全票通過成立“新能源協作推進小組”,明確對接星城市動力電池方向,主動上報落地用地計劃和招商包;
?衡州:態度微妙,市長口頭表態“支持省委方向”,但書記係統保持沉默,未做實質性推進動作;
?江陵:市委辦轉發了文件,卻故意沒有組織專題傳達會,隻安排發改委一位副主任口頭解讀,之後便再無動靜;
?昌州:市委書記私下發話,“星城那麼乾是它的事,我們不能亂了自己的節奏”。
這些微妙反饋,第一時間被送到李一凡手上。
市委秘書長梁國濤將文件遞到他辦公桌上時,隻說了一句:
“書記,協作這事兒,看起來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動。”
李一凡接過文件,翻了翻,平靜道:
“動不動的不是問題,問題是——他們有沒有選擇不動的權利。”
語氣淡,卻鋒利如刀。
這天下午,李一凡主持召開了一場閉門協調會,地點仍設在星城市高新區會議中心。參加對象並非全部市級主官,而是五個試點地市主管招商、發改係統的一把手——
這是一場以工作為名、實則“分化觀察”的會議。
會還未開始,會議室外氣氛已經各異:
?嶽西發改局局長提前20分鐘到達,帶來了完整的落地地塊規劃圖和企業意向表;
?衡州方麵發改主任隻身前來,未帶任何文件;
?昌州代表遲到了10分鐘,進門後話不多、表情冷淡。
李一凡在主位坐定,看著幾位市級代表依次落座,沒寒暄、沒鋪墊,直接開門見山:
“省委常委會已經定調,文件也下了,今天這會,
是要你們幾個市彙報下一階段具體行動方案,不講廢話,報結果。”
他指了指身邊坐著的星城市發改委主任張廷山:
“我們張主任用三天時間跑完了36家企業的對接、落地評估和聯審清單;
用兩天時間,給每個地市在星城市資源池中預留了可合作企業包。
現在我想聽聽,嶽西準備接哪個方向?衡州準備選哪一條?昌州,有沒有規劃?”
嶽西局長當即彙報,乾脆利落:
“我們將動力電池中遊組件作為優先方向,土地已協調,資金預計三億,招商小組已組建。”
衡州代表咳了一聲,略顯遲疑:
“我們這邊正在抓緊梳理,可能傾向智能底盤這塊,但目前產業鏈上下遊尚未形成閉環,所以還需省裡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