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瀟湘,已帶入深秋的蕭索,但在省委辦公大樓的一間小型會議室內,卻是熱浪湧動,討論激烈。
李一凡放下手中剛剛打印出的分析簡報,目光緩緩掃過幾位常委。他的語氣依然沉穩:“接下來與美麗國關係存在不確定性,我們的部分合作項目、外資招商方向,也得儘早做出調整。”
這是星城市對外事務特彆小組的首次擴大會,也是全省層麵首次由省委副書記親自召集,專門應對國際政經突變的局勢會議。
坐在李一凡對麵的,是省委外事辦主任陳明遠,商務廳副廳長林誌遠,市外辦、市商務局、星城高新區、綜保區的主要負責人也都到場。
會議桌上堆滿了資料——從美麗國的政策預測,到瀟湘外向型企業的名單,再到星城外資結構分析報告。
“美麗國會對我們在談的三家矽穀風投產生影響。
林誌遠接話:“星城外資結構高度集中在製造業與出口加工業,過去十年依賴歐州和美麗國訂單與投資,這波變局若無戰略調整,勢必影響我們後續的國際招商成果。”
李一凡輕叩桌麵,眼中閃過一絲淩厲:“那就儘快調整。”
他話鋒一轉,提出了三項應對思路:“第一,緊急梳理我們所有在談項目中與美麗國資金相關的部分,進行風險等級劃分,製定a、b、c三級應對方案;
第二,重啟與歐盟日韓等國家的產業對接計劃,借助一帶一路平台加快多邊合作;
第三,凡星投資手上不是還有幾家歐州和美麗國基金的戰略合夥份額?要他們近期派人來瀟湘,我要親自談。”
提到凡星投資,會議室一瞬間安靜了半秒,隨後陳曉峰默契地看了他一眼,沒有多言。
對於省委領導班子成員而言,李一凡雖未明言凡星投資與其有無直接關聯,但幾年來這家企業在星城的一係列操作早已引發不少關注。然在合法合規框架內,李一凡並未逾越任何一條紅線,反倒恰如其分地推動了不少產業結構優化。
會議持續兩個小時。
散會後,李一凡獨自一人坐在辦公室裡,翻看一份來自大夏社的背景分析報告。
報告的尾頁,特彆標注了“對瀟湘省新興科技企業及基礎研究單位可能造成的中長期不利影響”。
他拿起筆,在邊緣寫下一句批注:“提前三年部署科技替代與自主路線”。
第二天一早,李一凡就親自前往瀟湘大學科技園調研。
“書記,我們目前正在試驗第四代功率半導體材料的國產化替代。”一位博士後彙報時語速略快,眼中有幾分興奮,“如果測試成功,將能擺脫80以上對外依賴。”
李一凡站在實驗室外,看著忙碌的研究員們,心頭升起一股沉甸的使命感。他知道,這一仗打的是時間——不能等到“技術封鎖”來臨才自研,而是在“窗口未關”時先跑在前麵。
他走出實驗樓,撥通了大夏負責財經的…副主任陳國梁的電話:“陳主任,我建議將部分外資監管風險前置到省級備案環節,尤其是涉科技項目的資金引入,避免遭遇後期審查時被動。”
對方沉吟片刻:“你是說……建立地方層麵的風險篩查機製?”
“對。”李一凡語氣堅定,“由地方提出預警,中央再統一評估。”
這通電話,成為了後續政策試點的一部分,也為瀟湘在接下來三年的“科技自立計劃”爭取了先手。
當天晚上,李明傑發來一份簡報:凡星投資將原本打算配置到矽穀新興醫療平台的1億美元資金,轉向國內某芯片設計初創企業,並擬設立一支“硬科技轉型專項基金”,與星城市政府合作,由財政提供20引導出資。
李一凡看著這份簡報,嘴角輕輕勾起一抹笑意。他知道,這是弟弟對風向變化的準確把握,也是他提出的“逆周期再布局”正在生效。
當夜,市委常委微信群裡,李一凡發出一條語音:“未來一年,我們要以穩外資、穩預期、穩信心為底線,以轉方式、調結構、育生態為核心,主動應對世界的不確定,爭取瀟湘的確定。”
夜已深,但在這座城市的燈火下,新的遠謀,已悄然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