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清晨。
瀟湘省紀委官方網站第二次發布關於張家毅案的進展通報,比第一份更詳細、更尖銳:
“張家毅在擔任瀟湘省藥監局副局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多家醫藥企業在藥品審批、采購中謀取利益,收受賄賂數千萬,嚴重破壞行業生態與製度底線。”
在這份通報後附加了一段罕見聲明:
“本案將作為瀟湘省係統性反腐試點首案,結合製度治理改革同步展開追責回查。”
這不是普通的通報措辭。
它宣告了:這是一次“以案促改”的製度節點。
—
星城市紀委辦公室內,張國威滿臉凝重。
他站在白板前,用紅筆圈出五個字:
【省內采購鏈】
“書記,這條鏈子牽扯的太多了。我們查到張家毅曾長期通過‘外包企業+代理賬戶’收取回扣,並與多家地市級藥監部門共享通道。”
李一凡坐在辦公桌前,翻看一份“醫療采購代理公司分布圖”,眉頭緊鎖。
“這些公司都是星城市注冊的?”
“是。但真正背後的法人多數都和張案同屬一個‘供應團夥’。”張國威回答。
“那就從我們自己開始。”
李一凡緩緩放下文件,“凡事要人無我有,人有我先。紀委動手前,星城紀委先查。我們不僅要配合,更要領先。”
張國威頓時領會:“我馬上組織星城市紀委專項組,先從2020年以前的采購大單查起。”
“要做三件事。”李一凡起身,在會議板上寫下三行字:
1.數據核對與平台對接)
2.曆史標案複核
3.資金流交叉分析
“這不是查人,而是查係統。係統不清,製度就會潰。”
—
與此同時,瀟湘省紀委內部,也迎來一次關鍵碰頭會。
紀委書記王平主持,副書記張國威列席,省審計廳、市場監管廳、衛健委多名代表被邀請參加。
“張案不是終點。”王平語氣平穩但帶有壓力,“省委已經批準開展交叉巡察製度試點,第一批選點就是星城、嶽陽、衡州。”
“這不僅是製度探索,也是一次政治檢驗。”
所有人心頭一震。
嶽陽、衡州都是張家毅舊部曾插手的重災區,而星城則因為研究院製度落地,被當作“製度修複”的模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