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星期六。
清晨,一條新聞刷爆了各大社交媒體:
【微信小程序限製淘寶、今日頭條外鏈接入引發爭議,開發者大量投訴“平台壟斷”——騰訊回應稱“為保障用戶體驗”】
微博熱搜上,“微信小程序封殺淘寶”“小程序生態內卷”兩個詞條同時衝上前五位。
在星城翠嶺山莊彆墅內,李一凡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翻著平板,看完這條新聞後眉頭微皺。
“平台技術不是問題,關鍵在於——這個‘體驗’的標準是誰定的?”他低聲自語。
林允兒剛好走過來,放下咖啡,調侃道:“怎麼?你不是最支持大夏企業創新的麼?現在開始替淘寶說話了?”
李一凡抬眼:“我支持市場創新,但我更反感那種把公共平台玩成‘私有圍牆’的路子。”
“特彆是,這事一定會影響到我們的凡星平台。”
林允兒輕輕點頭:“我知道你在想什麼——輿論引導吧?李曉薇昨晚就加班了,她已經盯上這波熱點了。”
—
與此同時,凡星傳媒總部,李曉薇的辦公室燈火通明。
幾位內容組負責人正在逐條分析熱搜話題走向,ppt上投影出一張完整的“公眾觀點地圖”:
【支持微信】36.7
【反對平台限製】48.2
【中立觀望】15.1
內容組組長焦雨晴快速彙報:“李總,目前我們手上有四條思路可以推——”
“第一,做一個‘大平台與公共治理’的深度長文,立場中立但數據充分;
第二,買入‘技術標準是否需要第三方監管’的話題討論權;
第三,找微博和知乎上幾位有影響力的ko合作,打出‘數字公共場所’這一概念;
第四,我們自己注冊幾個開發者賬號,用體驗視頻帶流量。”
李曉薇點點頭:“全部做。”
她站起身,拿起白板筆,在最中間寫下五個大字:
【平台治理戰】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輿情爭議,是平台世界的製度之戰。”
—
幾小時後,凡星傳媒正式發出一篇引爆全網的深度稿件:
【當我們生活在平台之中:誰來規範“微信國”?】
——技術不應淩駕製度之上,公共性與商業性應在數字時代重新定義。
文章不到3小時閱讀量突破200萬,轉發量超過15萬次,被多家門戶網站轉載,並登上知乎推薦首頁。
緊接著,李曉薇簽署授權,凡星傳媒以旗下“微見數據”名義,發布《平台治理信任指數報告2017q2)》,明確指出:
“當前用戶對平台封閉行為的信任感下降至38.6,為近三年最低值。”
“86的用戶希望‘平台互通性’作為立法項目進入人大審議。”
—
消息迅速傳到星城市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