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四九城,天空高遠,寒意已濃。
一場不對外公開的會議,在大夏宣傳部辦公大樓內悄然召開。會議議程十分明確——專題研究“青年文化治理與文創產業導向”。
與會的除了大夏宣部、大夏團中央、發改委文化司等單位高層乾部外,還包括大夏社、大夏日報、芒果文創、微博、b站等五家平台代表,最特彆的,是會議主席台右側第一排,多出一個陌生但堅定的身影——李一凡,星城市委書記,瀟湘省委副書記。
主持人簡要開場後,便將話筒遞給李一凡:“李書記,青年力經濟戰略,先由你來介紹。”
全場肅靜,幾十雙眼睛盯向這個憑一己之力,讓一檔綜藝節目變成國家治理樣本的人。
李一凡起身,目光沉靜,語調鏗鏘:
“在星城,我們沒有把年輕人當作‘被治理對象’,而是作為社會合夥人。‘大夏有嘻哈’不是一次節目熱潮,而是一場結構性文化實驗。”
“我想報告三個核心觀察:
第一,青年表達是製度壓力的晴雨表。當主流價值表達渠道封閉,青年會轉向非主流。與其防範,不如引導。
第二,內容產業可以承擔責任。當文化節目被賦予社會議題的價值框架,年輕人會自覺擁抱建設性內容。
第三,文化治理要相信生態而非命令。‘青年力經濟’不是靠強推,而是用政策、平台、信任、反饋,形成閉環。”
隨後,他簡要介紹了“青年力經濟五大支柱”的落地成果,包括星城高校創意節、說唱進社區、“夢想加速器”等真實案例。b站代表現場點頭:“我們在社區收到反饋,說青年內容突然變得有意義了。”
團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徐然忍不住發問:“李書記,我想知道,您最初為什麼敢拍板搞這個‘大夏有嘻哈’?不怕引火燒身?”
李一凡淡然一笑:“我重生過一次。”
全場一愣,他隨即收斂語氣,道:
“開玩笑,我的意思是——我更清楚,比起暫時的風險,更可怕的是青年與公共空間徹底決裂的長期代價。”
“我們不怕出格,隻怕空洞。青年文化不是敵人,是社會進步的能源。”
—
這場會議持續了兩個半小時,中間無一次冷場。
最終,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沈兆林作出總結:“‘青年力經濟’可作為下一步政策方向,我們將推動在其他城市複製星城經驗。”
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楊睿民也當場提議:將李一凡推薦為“國家青年文化治理課題”核心專家組成員,並邀請其出席下一季度的“全國青年文化治理座談會”。
會議室外,芒果文創總經理江卓群興奮地握著李曉薇的手:“我們這下算是打通了天花板,《大夏有嘻哈》的第二季立項應該就能全綠燈了。”
—
李一凡從會議大樓走出時,手機已接到來自林建國的電話。
“我看完會議紀要了。不錯。你終於把青年這塊板子敲響了。”林建國聲音低沉而自豪,“年底之前,發改委會在年度戰略框架中新增‘青年力經濟’條目,明年一季度列入文化領域專項課題。”
“還有一事。大夏改革辦希望你準備一份完整的‘青年文化生態治理白皮書’,你來牽頭,配合團中央與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