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日,瀟湘省政府辦公廳,夜燈未熄。
距離李一凡正式履任瀟湘省省長已滿兩個月,瀟湘政壇逐漸穩定,但李一凡的動作卻絲毫沒有放緩。他深知,穩定不是終點,而是進攻的起點。科技改革、財政重塑之後,文化成為他戰略版圖中最重要的一塊拚圖。
此刻,他正與省委組織部部長許宏誌、省教育廳廳長林子誠以及省委宣傳部顧世安三人密談。
桌麵上,攤開一份厚厚的資料冊,封麵標題醒目:《群星文化引擎人才計劃草案)》,簡稱“群星計劃”。
“不是培養,是搶人。”李一凡手指敲擊文件,“我們要在三年內,集聚至少100名具備一線製作能力的文化創意核心人才,尤其是動畫編劇、遊戲策劃、影像總監、美術設計、ai輔助內容工程師——這些,才是文化產業的核心驅動力。”
林子誠皺眉:“省內高校目前的動畫和傳媒教育體係落後,短期內很難解決人才供給。”
李一凡看向許宏誌:“我們省委組織部是否可以突破條框,設立‘文化引擎專項人才引進機製’,用政府專項補貼對接民營平台?”
許宏誌沉思片刻:“需要省委常委會特批,算破例。但我可以起草建議提案,掛靠省委改革辦。”
顧世安點頭:“宣傳部可以配合設立文化內容風險預審機製,凡星願意作為樣板,那我們可以放行。”
李一凡頓時裁示:“好,群星計劃即刻推進。我不要會議室的拍板,我要三個月後能簽下人。”
—
三天後,《瀟湘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一條引人注目的短訊:
【瀟湘省政府發布“群星文化引擎人才計劃”,以財政專項、政企聯動方式支持高端文化創意人才集聚,目標建設中部文化創意高地。】
短訊字數不多,卻引爆文創圈。
一時間,瀟湘成了國內所有自由編劇、導演、動畫人、獨立開發者眼中的“北上廣深”之外第一個“創夢之地”。
而在李一凡親自推動下,“群星計劃”的頂級“獵頭顧問”不是彆人,正是李曉薇。
—
2020年8月10日,四九城,897藝術區。
李曉薇一身黑色連衣裙,坐在一家隱秘的私董俱樂部包間內,對麵是曾參與《大聖歸來》《風語咒》製作的知名動畫導演馬立新。
“你們瀟湘不是做硬科技的地方嗎?現在要挖我們這些搞動畫的?”馬立新半是嘲諷半是好奇。
李曉薇語氣堅定:“我們不僅要做硬科技,還要做硬文化。我們要建立自己的‘pixar+arve’工作體係,而不是簡單請你去做外包。”
她打開一份策劃案:《山海元紀·神話宇宙第二階段》。
其中每一部作品,都寫明主創署名空間、ip分成、票房共享、劇本聯合決策機製。
馬立新沉默許久:“……我可以帶上我的團隊一起去星城。但我要資源調配權。”
“沒問題。”李曉薇起身,“我們不是請你打工,是請你築夢。”
—
與此同時,凡星文化與星城市政府聯合掛牌設立“中部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中心由瀟湘大學數字媒體學院、瀟湘工學院設計學部、b站產業研究院、凡星文化研究組共同籌建,目標是建立一個既能理論建模又能輸出產業模型的智庫平台。
在開幕儀式上,李明傑直言不諱:“我們不怕犯錯,我們隻怕不開始。中部文化崛起,需要第一代人扛起風雨,打下地基。”
—
而李一凡,更進一步。
他親自赴四九城,拜會政務院副總林建國。
兩人在中南海小樓密談三小時。
林建國看著李一凡手中的項目規劃書,沉吟良久:“你這是要在文化領域搞一次中部破局?”
李一凡點頭:“我們過去十年太依賴硬經濟,而文化建設始終邊緣化。但現在,全國上下都在講‘文化自信’、‘價值輸出’,可落地機製在哪裡?乾部培訓體係有沒有?產業扶持怎麼統籌?”
“中央說得對,但地方還在空轉。我想做第一個把文化作為‘主職政績’來推的省。”
林建國緩緩笑了。
“你要做,就做到底。”
他按響桌邊紅色座機:“讓薑承遠來我辦公室。”
十五分鐘後,現任大夏發改委主任薑承遠抵達。
林建國淡淡地道:“承遠,李一凡這邊要做一件文化上的大事,你發改委能不能給他提供一條文化產業政策扶持線?”
薑承遠微微點頭:“可以列入國家特色文化產業園試點機製,由我們文化司對接試運行,年底前出第一筆政策性資金。”
李一凡起身鄭重鞠躬。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文化投資爭取會,而是一次來自中樞的確認:“你瀟湘,不再隻是硬製造的代表,而是文化國家戰略的落點。”
—
2020年8月1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複瀟湘“中部文化國家試點平台”立項通知。
李一凡在省委常委會上緩緩開口:“從今天起,我們要用文化,把瀟湘的山河點亮,把大夏的價值寫進每一個青年的夢裡。”
“群星計劃,不隻是招人,是造未來。”
窗外星城夜色如洗,群星初上,正映照著這片新文化疆域的崛起之路。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