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星城市政府辦公樓四樓會議室,一場關於5g建設“星城—召陽聯動帶”發展的專項調度會正在召開。
李誌遠坐在主位,陳啟明雖已升任市委書記,但仍習慣性地提前來到會議室,與李誌遠交換意見。
“昨天召陽的會,你怎麼看?”陳啟明一邊翻著文件,一邊開口。
李誌遠沒急著回答,而是緩緩道:“省長不隻是要建基站、鋪光纜,他是以此為切口,重新洗牌全省產業地圖和乾部權力格局。”
“說下去。”
“凡是動作快、數據好、落地實的地方,未來五年在省裡的發言權就會上升;反之,將被邊緣化。這次他挑召陽,就是想打破原有行政慣性。”
陳啟明合上文件,點頭:“正因為如此,星城不能慢半拍。”
兩人目光交彙,彼此都明白,哪怕是“凡係鐵三角”,也要在這場競速中拿出成績來證明自己。
——
星城市是瀟湘5g建設最早啟動的城市,早在2019年下半年,在李一凡主政時便已開始推動5g產業生態圈試點。當時星城高新區便引入了中興通訊、凡星科技、潤澤通訊等關鍵企業,搭建5g技術試驗基地。
而今,進入全麵商用階段,如何將5g從“部署”過渡到“變現”,才是檢驗政績與執行力的關鍵。
市發改委主任鐘子謙在會上提出:“我們可以優先在天心區、嶽麓區率先部署‘5g+醫療’與‘5g+政務服務’試點,同時推動智慧社區試驗,把本地房企聯合起來試水場景改造。”
市委秘書長梁國濤補充道:“另外,星城的高鐵南站樞紐已經進入改造期,可將其打造成‘5g+交通’示範樣板,與機場一體化運轉,展示星城綜合樞紐的效率與未來感。”
李誌遠聽完,語氣沉穩:“項目推進可以快,但各位記住一句話——數據必須跑得比話快,實景必須落得比ppt快。”
“我們要給李省長看的是解決方案,不是概念詞。”
“每項試點,三個月內必須完成階段性成果並形成報告。”
他掃視全場:“責任到人,今天會後分頭下沉。”
——
與此同時,在瀟南新區,一家名為“星啟未來”的5g智慧工廠正悄然上線。該廠由凡星資本與星城智能裝備集團共同投資,專注於高端數控設備與工業物聯網控製模塊,是瀟湘推進製造業數字化改造的重要試點。
廠房內,機械臂在5g網絡控製下高速運轉,5秒鐘完成一次精密切割與打磨;agv小車實時調度,倉儲係統精確入庫出庫;中央控製室內,工程師實時通過ar眼鏡監測溫度、轉速與振動數據。
這是李一凡曾經親自審批推動的樣板工程,項目落地之初便被賦予“星城市5g工業智造樣板”之名。
此刻,李曉薇穿著一身白色工裝,戴著凡星員工證,站在廠區邊緣的展示台前,向前來調研的省委外事辦主任陳明遠介紹試運行情況。
“李省長有句話講得很好:5g不是通信產業的終點,而是全產業數字轉型的起點。我們做傳媒的,也要學會聽懂信號背後的命令。”
陳明遠看著她,不動聲色道:“你的公司,早已不是單純的傳媒平台,而是他的技術‘傳聲筒’與思想播種機。”
“你做好準備,接下來整個宣傳口的重心會轉向技術敘事。你們要把一個信號塔寫成一個時代的圖騰。”
李曉薇一愣,旋即露出一絲笑容:“我已經準備好了。”
——
當天下午,李一凡在瀟湘省政府召開5g第二輪部署閉門會議。
這次,他隻請了12人,分彆來自四大行業:通信、電網、政務服務和教育醫療。
會議議題明確:製定瀟湘省“2020—2022年5g全行業融合戰略白皮書”,並建立“專項成果歸口機製”。
“從今天起,5g成果必須集中備案,誰做了什麼、做到哪一步、產生了多少經濟效益或民生改進,必須納入統一報送體係。”
“不能讓資源浪費在重複建設,更不能讓‘假成果’騙走財政資金。”
“我給你們六個月,瀟湘要成為全國第一個5g成果落地並可量化評估的省份。”
會議結束後,陳鬆年副省長跟上李一凡,低聲提醒:“省長,這麼壓緊,底下會有意見。”
李一凡隻輕聲回道:“改革不是為了讓他們舒服,而是為了讓百姓有感。”
“你告訴他們,誰喊累誰靠邊,誰做事誰得勢。”
——
黃昏時分,李一凡回到辦公桌前,桌麵上放著一份由林子安經中組部特批發來的“全國產業技術人才雙百工程”名錄,瀟湘提名人數高達31人,居全國第三。
李一凡手指輕敲著名單,目光掃過其中三個熟悉的名字——
一個來自凡星智庫,一個來自星城工信局,一個曾是召陽的鄉鎮乾部,如今已成瀟南新區的產業處副處長。
他將名單合上,低語一句:
“技術改變世界,而人,決定技術能走多遠。”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