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省省政府辦公大樓,七月的午後陽光穿透厚重的雲層,將政務廳前的青石地磚照得發白。李一凡坐在他那間寬敞卻樸素的省長辦公室裡,視線落在一疊最新整理的省政務平台建設進度報告上。
報告看起來無懈可擊:係統模塊完成率92,數據清洗進度89,試點市縣響應率94。但李一凡心中卻清楚,這些數字背後,隱藏著肉眼難見卻實實在在的“惰性”。
—
“你說,湘東市的社保係統為什麼遲遲對接不上?”他盯著報告中那幾個空白地市名,目光如炬。
站在他麵前的是瀟湘省數字政務辦主任顧山,一個技術出身的乾部,說話一貫帶著“技術人特有的遲鈍誠實”。
“報告裡寫的是本地數據庫結構不兼容,正等待軟件外包商升級支持……不過我個人判斷,其實是市裡不太願意把數據完全交上來。”
李一凡點點頭:“我知道,不願放權,不願透明,不願彆人掌控自己曾經一手搭建的東西。”
他放下文件,站起身走向窗前,望著嶽麓山的輪廓:“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體製內的惰性與區域保護。”
—
這幾日,圍繞瀟湘省“政務統一平台”建設工程,省內多地出現不小的暗流。
湘北某地級市市委書記私下對屬下說:“我們數據自己管得好好的,乾嘛給省裡托管?等他們一個平台出問題,影響的是我們整個市的形象。”
湘南另一地的常務副市長則明確在會議上表示:“平台我們可以試點,但業務流程我們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更有媒體開始釋放輿論試探:“政務一體化會不會抹殺地方特色?省裡是否越權?”
李一凡自然都知曉這些聲音。
在瀟湘這樣一個擁有14個地級市、100多個縣市區的中部大省,統籌改革之難,不亞於一場權力的再分配。舊有的行政慣性、地方保護主義、體製內人情規則,早已滲透每一個細節。
—
7月30日下午,李一凡召集一次不對外公開的小型閉門會議。
與會的,除省政府副秘書長周立德、發改委主任張廷山、工信廳副廳長錢雪峰等核心成員,還有幾位特殊參會人:來自原星城市政務平台研發核心團隊的技術骨乾——也就是凡星智庫旗下的項目組成員。
“今天不開長會,隻講一個問題——怎麼破局。”李一凡直接開場。
張廷山首先發言:“省長,我們試點市縣都按下去了,核心技術也沒問題,難就難在部分乾部對這個新架構有本能抗拒。”
“他們不願失去權力。”李一凡平靜地道。
“也不願丟掉慣性。”錢雪峰補充。
一位項目技術負責人起身發言,他原是星城市政數局副局長,後調入凡星智庫做谘詢:“從技術上講,我們可以通過分布式節點建立市縣級緩存,既保障數據上行,又不讓地方喪失感知。”
李一凡點點頭:“你這個方案,我聽過,但我想要的不隻是技術折中。”
他語氣一沉:“我要的是製度重構。”
—
7月31日,瀟湘省政府印發《“統一政務平台”推進實施細則試行)》,其中最核心的一條是:
“全省財政、醫保、社保、人社、教育五大口徑數據平台,自即日起統一歸口省大數據局管理,設立數據歸集標準、數據清洗模型及數據共享準則。原市縣級平台限期對接,逾期不整改者問責地方主管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