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星城,驕陽似火。瀟湘省政府大院內,梧桐葉子被曬得發燙,知了的叫聲一浪高過一浪。李一凡卻沒有一絲倦意,他剛從華宏電子的簽約儀式上回來,桌上放著一疊厚厚的文件。
“省長,財政廳、發改委、商務廳聯合起草的《瀟湘產業轉移發展基金》方案送來了。”秘書陳曉峰推門進來,語氣帶著一絲謹慎,“這是您在上次會裡提出的三百億產業基金框架,具體細則已經擬好。”
李一凡合上手中的筆記,抬眼示意他放下:“今天不隻是看文件,還要看人心。”
當天下午,省政府小禮堂座無虛席。除了副省長、廳局長們,還有來自凡星資本、瀟湘國控、省屬幾大銀行的負責人。會議的核心議題,便是如何將產業基金真正落地。
張廷山首先發言:“這隻基金由省級平台公司控股,財政出資三十億引導,帶動銀行、產業資本、社會資本兩百七十億,形成三百億總規模。投資方向鎖定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新材料三大產業,目標是撬動超過一千億的社會投入。”
林浩民點頭:“基金要有前瞻性,不能隻投廠房建設,還要投研發、投供應鏈配套。否則企業來了,生態卻沒跟上,等於空殼。”
李一凡微微一笑,把話接過去:“大家說得都對。但我想強調,基金不僅是錢袋子,更是信號。我們要用這三百億告訴全國企業,瀟湘不是隻靠口號招商,而是敢於把真金白銀押在未來的。”
會場一時安靜。
有人低聲議論:“財政才三十億引導,風險會不會太大?”
財政廳廳長周德興立刻站起來:“省長,廳裡考慮過風險問題。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模式,母基金由省控,子基金由專業機構管理,既能分散風險,也能提高投資效率。”
這時,凡星資本總裁李明傑發言:“凡星願意作為第一批社會資本參投三十億。我們不隻是追求回報,更是看重和政府同頻的戰略價值。如果政府敢押,我們也敢押。”
這句話,在場不少人心頭一震。資本願意跟進,基金的信心瞬間增強。
李一凡環視全場,語氣堅定:“這隻基金,我親自掛帥。所有重大投資項目,必須經過基金理事會集體審議,避免暗箱操作。乾部要記住,我們不是給企業送錢,而是要通過市場化機製,把資金投到真正能生根發芽的項目裡。”
會後,李一凡留下幾人繼續商量細節。
“基金的第一單,必須打響頭炮。”他目光銳利,“目標不能太散,要找一個能起到示範作用的龍頭項目。”
張廷山提出:“華宏電子的研發中心,可以作為基金的首投。”
李一凡搖頭:“華宏已經有協議支持,不宜再讓人以為我們厚此薄彼。基金首投要找一家本土成長型企業,把信息傳遞給全國:瀟湘不僅承接外來,更能孕育本地。”
陳曉峰提醒:“省裡有一家新能源材料企業,正在研發高性能儲能電池,技術不錯,但資金鏈緊張。”
李一凡眼神一亮:“好,這樣的企業,正是基金的價值所在。投下去,不僅能保住技術,還能形成新能源產業鏈的雛形。”
與此同時,江淮的動作不斷傳來。陶銘澤高調宣布江淮省也設立了兩百億產業承接基金,並在京城召開新聞發布會,大肆宣傳。
陳明遠把新聞遞給李一凡:“他們先聲奪人,媒體聲音鋪天蓋地。”
李一凡冷靜翻過報紙:“輿論場讓他們先走一步沒關係,關鍵看項目。我們要低調務實,用落地項目打他們的虛火。”
他吩咐李曉薇:“凡星傳媒可以適度發聲,但重點不是和江淮對比,而是突出‘瀟湘速度’,讓企業和公眾看到我們真正在乾實事。”
幾天後,產業基金的理事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議題正是那家新能源企業的投資。凡星資本代表、銀行代表、政府代表展開激烈討論。
有人擔心:“這家企業風險太大,量產未成,投了可能打水漂。”
李一凡沉聲回應:“創新一定伴隨風險。但我們要有機製容忍合理的失敗。隻要方向對,就要敢於支持。基金不是存銀行吃利息,是要乾成事。”
經過反複討論,最終拍板:基金投入三億元,支持該企業建設試驗生產線。
消息傳出後,星城高新區的乾部們精神一振。企業負責人當場紅了眼眶:“李省長,我們等這一天等了三年。”
晚上,李一凡獨自走在星江邊,江麵上燈火映照,風吹來一絲涼意。他心裡卻比江水還要熱。
“基金不是終點,而是開始。”他暗自思忖,“我們要用這三百億撬動一千億,再用這一千億,撐起一個屬於瀟湘的新時代。”
他的腳步堅定,像是踏在一條看不見的鋼索上,每一步都沉重,卻穩健。
因為他知道,這不僅僅是錢的博弈,更是政務與資本的雙輪驅動,是中部暗戰的真正開局。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