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九日的清晨,星城的天色有些陰沉。昨夜下過雨,省政府大樓前的石階上還留著水痕。李一凡一早就走進十樓會議室,桌上已經擺好了幾份剛剛送來的文件。文件的封麵赫然寫著五個字——“督導組反饋”。
陳曉峰快步走進來,臉色凝重:“省長,四九城督導組離開前留下了一份清單,分三類,共十七條,要求我們限期整改並形成報告。”
李一凡翻開第一頁,眉頭微蹙。第一條是“退回原因碼未形成全國口徑,需統一分類”;第二條是“銷號周期存在個彆超時現象”;第三條是“開放日製度需固化為地方性法規”。他合上文件,聲音冷峻:“十七條裡,有真問題,也有挑刺。不要辯解,該改的立刻改;能提前的提前做;需要立法的,馬上和省人大溝通。記住,我們要的不是‘過關’,而是要把這張清單變成瀟湘的升級版。”
張廷山接過話頭:“省長,財政方麵的兩條是最棘手的,他們認為我們配套資金消耗過快,可能帶來風險。”
李一凡點點頭:“這條我來背書,資金壓力是事實,但隻要項目落地、稅收形成,風險就能轉化為動力。問題不在錢,而在速度。錢是流動的,速度才是關鍵。”
——
上午九點,全省視頻會議準時召開。三十餘個市州的主官、園區負責人全部上線。屏幕裡人影一片,氣氛壓抑。李一凡沒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題:“四九城督導組走之前,給我們留了十七條問題清單。今天的任務隻有一個——每一條由誰負責,什麼時候改到位,拿出明確答案。誰不能改、誰不敢改,就在牆上寫明理由。”
屏幕另一端,有市長小聲試探:“省長,有些條目確實需要時間,比如立法、全國口徑統一,我們省裡做不了。”
李一凡目光一沉:“做不了的寫清楚原因,但能做的必須馬上動。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推到上麵。凡是我們自己能動手的,今天就要有動作。瀟湘要做的是先行者,不是推諉者。”
陳曉峰在筆記本上飛快記錄,把十七條逐一寫下,旁邊標注責任單位和時限。會後,這份表格直接被貼到問題牆的“特彆督辦”一欄。
——
午後,人民日報客戶端發布了一篇觀察文章:《瀟湘的問題牆:敢寫紅卡,能翻綠卡》。文章點出了幾個現場的細節:窗口人員當眾選退回原因碼、企業代表在直播裡收到交地清單、居民代表親手按下檢測按鈕。評論區裡有人寫:“這是政府把臉放在陽光下。”也有人冷笑:“是不是演得太逼真?”
陳曉峰看完文章,把那句冷笑抄了下來,轉頭說:“省長,越是質疑越說明他們在看。我們需要的不是掌聲,而是逼他們承認這套製度是真的。”
李一凡笑了笑:“記住一句話,做事不是為了被理解,而是為了不被替代。瀟湘跑在前麵,就注定會有人質疑。怕質疑,就不要跑。”
——
傍晚,嶽州臨港園區傳來消息。第二家配套廠正式提交遷入申請,要求三天內完成並聯審批。園區主任打來電話,語氣裡滿是焦急:“陳主任,三天,怕是來不及。”
陳曉峰冷冷回答:“怕來不及,就把每一步亮出來。今天晚上,把並聯清單貼在大廳,缺哪項、誰簽字、時間節點,一條條寫清楚。你們能做到哪一步,群眾和企業都會看見。做不到的,明天早上我親自貼紅卡。”
園區主任愣了愣,半晌才回了一句:“明白。”
——
夜幕降臨,星江邊的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李一凡站在辦公室的窗前,望著遠處工地上的燈火。四九城的清單像一張壓力表,時刻提醒著瀟湘的速度並非沒有風險。但他心裡清楚,這十七條如果全部翻綠,瀟湘就會站在一個新的高度。
他低聲自語:“彆人看我們是被挑刺,其實每一根刺,都是錨點。錨得越深,走得越穩。”
此時,協同台的大屏幕再次刷新:新增問題三條,已銷號兩條,待複核一條。牆上的燈光明暗交錯,卻勾勒出一條愈發清晰的路線。
瀟湘的快車道,已經駛入一個新的加速段。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