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星城空氣裡帶著秋雨後的涼意。省政府大樓一樓大廳的問題牆前,人群比往日更多。群眾代表們早早排隊,等待參與抽查,他們手裡拿著統一編號的表格,上麵寫著“倒計時任務清單”。
電子屏幕的最上方新增了一行粗體字:“全省倒計時總榜”,各市、各廳局的完成率一目了然。紅色的警示條清晰刺眼,讓許多乾部心頭發緊。李一凡在大廳巡視,目光冷峻:“今天不是試點,而是常態。瀟湘所有乾部,都必須習慣被群眾的秒表監督。”
嶽州臨港率先被點名抽查。群眾代表調出危化品倉儲預案,發現備用設備的校驗時間已過期三天。群眾代表當場質問:“過期設備如何保證應急?”園區主任滿頭大汗,支吾著說是“疏忽”。
陳曉峰當場下令:“立即設定六小時倒計時,補齊所有校驗證明,群眾簽字確認。”電子屏幕紅色數字閃爍,群眾代表落筆寫下“監督到位”。大廳瞬間寂靜,乾部們麵麵相覷,心裡明白再無回旋餘地。
衡山口岸的場景更為嚴峻。群眾代表遞交一份報關清單,係統顯示上傳用時超標八分鐘。負責人辯稱“線路不穩”,群眾代表冷聲反駁:“八分鐘能讓企業損失一批訂單。”
李一凡當場裁決:“今晚前完成雙通道備份,明早群眾再抽查。不完成,紅卡直掛。”群眾代表立即寫下“監督驗證”,時間戳伴隨簽名同步生成。記者抓住這一刻,新聞標題迅速刷屏:《瀟湘口岸進入群眾秒表時代》。
星城高新區的夜檢抽查讓現場氣氛更緊繃。群眾代表查閱日誌,發現一條異常數據隻有“已處理”字樣,沒有具體路徑。代表冷冷發問:“如何處理?誰簽字?在哪裡?”環保局負責人支吾不清。
李一凡眉頭緊鎖,直接定規:“今晚起,所有異常必須三層簽字:責任人、監督人、群眾代表。缺一項,自動紅卡。”群眾代表在簽名欄寫下“監督執行”,全場無聲,空氣中彌漫著壓迫感。
下午兩點,省政府專題會議召開。陳曉峰彙報:“本周群眾發起倒計時八十一次,平均完成用時縮短一半,紅卡未銷號三次,全部追責通報。”財政廳一名副廳長小聲抱怨:“群眾意見過於苛刻,乾部承受不了。”李一凡語氣堅定:“怕群眾,是怕真相。
改革必須要有人頂住。瀟湘需要的乾部,不是習慣舒適,而是敢在秒表下擔當。”他的聲音擲地有聲,會議室裡再無人辯駁。
會後,乾部分化更明顯。年輕乾部主動迎戰,甚至在微信群裡曬出工作截圖,邀請群眾代表點評;抵觸者則愈發沉默,私下抱怨“天天被盯著,乾不下去”。
陳曉峰在走廊裡看著這一幕,心中暗暗思忖:李一凡要的就是分流,能留下來的,才是真正能負重前行的人。
與此同時,省委的暗訪組已悄然行動。幾名乾部喬裝成普通群眾混在大廳裡,仔細觀察抽查流程與群眾簽字環節。他們暗中記錄下乾部的反應,有的應對自如,有的神色慌亂。
暗訪組組長低聲說道:“權責一體化改革評估就在下月,這些畫麵將是最直觀的考卷。”他們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卻讓空氣更添幾分壓迫。
媒體持續發酵。瀟湘日報頭版以《秒表之下,權力透明》為題,讚揚改革讓乾部不敢懈怠;江淮媒體則刊文《瀟湘乾部人人自危》,質疑這種做法“走向極端”。
輿論對撞越發激烈,網絡評論區刷屏:“瀟湘真敢讓群眾握住秒表。”也有人質疑:“效率能否長久維持?”但無論如何,瀟湘的製度已成為全國焦點。
夜幕降臨,門戶首頁公布當日倒計時結果:嶽州校驗證明補齊,群眾簽字“確認”;衡山口岸完成係統備份,群眾簽字“通過”;星城高新區夜檢新增三層簽字,群眾簽字“認可”。三張照片並列展示,評論區一條留言被瘋狂轉發:“群眾的字,比任何印章都重。”
深夜,李一凡在辦公室凝視厚厚的輿情彙總。陳曉峰推門而入,低聲說:“省長,乾部分化越來越明顯。”
李一凡放下文件,語氣冷冽:“這就是我要的。秒表是試金石,能接受監督的留下,不能接受的退出。等省委評估時,瀟湘必須交出最硬的答卷。”
午夜,大廳的燈光依舊明亮。群眾簽字區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名字,有的工整,有的潦草,卻都清晰可辨。值守乾部靜靜看著那一行行筆跡,心頭一陣發緊,卻不由自主挺直了腰。李一凡透過窗戶望著這一幕,眼神堅定:倒計時常態化,已經把瀟湘乾部逼到必須正視的十字路口。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