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廣城省政務中心東塔二層審計會商室,牆上電子鐘跳到九點零一。巡視技術組把一張“資金穿透圖”投上屏:嶺投控股及其二十七家項目公司像一團密集的網,三條回流線分彆指向橫灣金柳灣片區、桂浦灣南新城、嶺海口岸綜合體。圖角的小字注明三處異常:同日對敲、同人審批、同號日誌。常之朗把筆在紙上輕點,示意把“審批人—坐席號—時間戳”單獨拉出。
審計特派員:橫灣子平台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與桂浦子平台互為對手盤,名目是流動性互助;翌日又同額回流。流程看似合規,實則“左口袋倒右口袋”。
金融監管分局:三筆合計四十三億元,均繞過節點撥付,掛在“臨時周轉”項下,未進入白名單專回路。
法院涉外庭:未涉及跨境,但以“應急”為由突破了“先證據、後撥付”。
住建廳派員把“工程實物量”對齊上屏,三處工地的焊接熔深、澆築溫控、設備試車噪聲譜當日均無異常。
常之朗:工程沒動,錢先走。把這個四個字寫粗體。
九點半,省委小禮堂三號會議室臨時開會。會前沒有寒暄,李一凡把《第1號專項處置方案》翻到“雙表機製”那頁。
李一凡:先說結論,城投平台不得做項目紓困的“隱形水庫”。工程表先行,金融表跟進;誰動了順序,就是違例。
財政口:縣市給的理由是“緩衝市場情緒”。
李一凡:情緒不能當憑證,證據才行。按章糾正,按責追溯。
審計特派員把“審批鏈條”逐一定位:桂浦分管副市長曾以“緊急會簽”名義批示一頁紙的“綜合意見”,未附要件;省財政廳一名副廳長在“預撥停用期”簽了“同意原則”,落款時間與係統日誌矛盾,早出兩小時;省發改委一名副主任在線批複時坐席號與其本人不匹配,疑似代簽。屏幕右下角緩緩亮出三個名字與三個編號,會議室的空氣短暫凝住。
李一凡:把要件、坐席號、時間戳放一起,比對一次;能解釋就解釋,不能解釋就停崗。
組織部:紀要已開,先停崗抽離審批鏈,今晚零點前到位。
紀檢專席:同時啟動談話,調取通訊與出入記錄。
網信:對外隻發《事實清單六號)》,不用形容詞,掛證據編號。
十點四十,嶺投控股總部的玻璃幕牆曬出一片微光。紀委監察組和審計聯合小組進場核查,財務總監配合交出“同日對敲”的記賬憑證與郵件往來。審計人員把“臨時周轉”明細拉平,發現其中兩筆被貼了“保工期”標簽,卻沒有任何現場節點照片或第三方簽名。
審計特派員:去現場。標簽不是證據。
橫灣金柳灣工地午間臨檢。總包吊車停在半空,監理把昨夜澆築的溫度曲線調出來,線條平穩。聯合小組請施工方出示“臨時周轉”的對應作業單,十分鐘後仍未給出。“實投牆”上,水電氣接入與能評核定如常推進。
聯合小組:若無對應作業,資金回流須原路退回白名單專回路。
現場財務:我隻能說我們收到款了,工序確實沒動。
常之朗:記下這句話,今晚上屏。
午後一點整,省委常委小範圍碰頭,議程隻有一條:城投平台邊界重申與問責程序。
財政口:城投平台在曆史慣性裡常被當作“流動性水庫”。
李一凡:從今天起,誰把城投當“水庫”,誰就進“問責榜”。
組織部:先處置兩名副廳乾部的“停崗—審查—離崗”三步走,同步啟動任命準備,避免鏈條空檔。
法院涉外庭:城投與白名單之間必須隔離,擬將“不相容條款”寫入製度件。
李一凡:發布《製度件·第6號》,題為《城投平台金融邊界與隔離操作規程》,今晚生效。
兩點一刻,網信把《事實清單六號)》掛到【透明窗】首頁,第一條就是“三筆臨時周轉未見工程要件”。第四條寫明“審批坐席號與本人不匹配”已進入技術核驗,第六條標注“兩名副廳已停崗接受審查”。評論區有短留言:看見了,再說彆的。又一條寫:該停就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