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寧寧接替唐敬武任脫貧攻堅指揮部總指揮後更忙了,她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徹底扭轉指揮部工作人員拖遝、懶散的習慣。
冊寧縣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各鄉鎮初步報上來的精準貧困戶三萬八千七百三十戶,貧困人口十六萬一千四百一十一人,如此龐大的群體,裡麵會不會有數據摻水、資料造假?
譚寧寧在召開第二次調度會後,組織脫貧攻堅指揮部工作人員分成八個組對全縣十六個鄉鎮、街道的二百一十六個村(社區)的貧困戶進行抽樣調查。
兩個星期以來,共抽查六千八百戶,其中有四百多戶不具備申報精準貧困戶的條件,如果按照這個比例核算,全縣至少有兩千多戶不符合精準貧困戶標準。
在第三次調度會上,譚寧寧嚴令各鄉鎮指揮部自查自糾,經過再次糾偏和查缺補漏後,如果在縣級督查中仍出現虛報漏報的,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紀檢組將對鄉鎮黨政主要領追責問責。
譚寧寧基本上全身心撲在全縣的脫貧工作上,她已經有半個月沒有回家了。
這一天,她正帶著工作人員去竹林鄉,車子剛到車頭村地界,縣委辦主任晏成典的電話打了過來。
譚寧寧忙接通:“下午好,晏主任!”
“譚主席,你在什麼地方,書記讓你到他的辦公室來一趟。”
“晏主任,我剛到竹林鄉車頭村,我馬上回縣城。”譚寧寧忙道。
“好,書記很忙,你抓緊點時間。”
晏成典掛了電話,譚寧寧對隨行工作人員道:“我馬上回一趟縣城,你們進村後,對存在問題的那十多戶進行暗訪,一定要把問題查出來。”
譚寧寧安排完工作,司機將她送回冊寧縣城。
她來到木見林的辦公室門口,稍稍整理了一下被風吹亂的頭發,然後輕輕敲了一下門,聽到木見林的聲音後推門走了進去。
“下午好書記,讓您久等了!”譚寧寧充滿歉意道。
木見林抬頭看著滿麵風塵的譚寧寧,關切地問:“你又帶著工作人員下隊了?脫貧工作很辛苦吧?”
“書記,說不辛苦是假的,但我覺得這份付出值,每當看到貧困戶沒有一條好路走、喝不上健康的水、住不上安全的房、生病後無錢醫治、孩子們從索道去上學時,我的心裡真的不好受,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新中國成立近七十年了,冊寧縣為何還有十五六萬生活條件如此艱難?”
“我想,除了地理環境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領導層出了問題。”譚寧寧的話說得很直白。
木見林指了一下沙發:“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你先坐下吧。寧寧同誌,你說的這些我深有感觸,冊寧縣十六個鄉鎮所有的行政村我都去過,說實話,相當一部分村寨的人居環境太惡劣,我們必須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有計劃、分批次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寧寧同誌,扶貧是一項長遠的、利國利民的大戰略,這塊硬骨頭我們不但要啃,而且還要嚼碎了吞下肚子消化掉。冊寧縣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發生率居高不下,縣委縣政府還要開專題會議研究,要拿出符合本縣實際、切實可行的精準扶貧、精準施策的措施和方案。”木見林親自泡了杯茶遞給譚寧寧。
“書記,冊寧縣脫貧攻堅這盤棋還必須由您來掌盤,說實話,您現在是市委副書記,我真擔心組織上會把您調走。”譚寧寧擔心地道。
木見林嗬嗬笑道:“脫貧攻堅必須群策群力,要動員和吸引全社會的力量來參與。就拿乾部職工包保貧困戶這件事來說吧,我們縣有近四萬戶貧困戶,而全縣的在職乾部職工隻有七千五百多人,按照每名乾部職工包四戶來算,還有近一萬戶無人包保,這就是個大問題。前幾天我和霽虹縣長商量了一下,縣委縣政府將動員全縣規模以上企業職工加入到包保隊伍中來,每個深度貧困村至少安排一家企業幫扶。”
譚寧寧連連點頭:“這樣一來,全縣的精準扶貧工作就算是走上正軌了,有中央、省、市的資金扶持和產業政策支持,冊寧縣的脫貧攻堅一定能夠高標準完成任務。”
木見林歎息道:“雖然我們還麵臨很多困難,但隻要全縣乾部職工勁往一處使,咬定青山不放鬆,我相信冊寧縣一定能脫貧摘帽,讓十六不貧困人口實現真脫貧。”
兩人順著脫貧攻堅這個話題又聊了一會兒,木見林才把譚寧寧帶回正題上。
“寧寧同誌,我今天把你叫過來,是想和你談談其他的事。”
譚寧寧抿嘴一笑:“我知道,書記這麼忙,絕對不隻是把我叫過來談脫貧的事。書記,是什麼工作啊,那麼急?”
“是這樣,昨天下午卞書記和我聊起冊寧縣的工作和乾部人事問題,我已建議市委將唐敬武同誌的工作進行調整,卞書記原則上同意了我的建議。剛才,我和敬武同誌進行了溝通,把你叫過來,我是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