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丙倒是能不給理由,直接拒絕。
但一個聖人,如此好言好語的和你商量,你要是不給麵子的直接拒絕,讓他下不來台,那未免太有些給臉不要臉了。
縱然敖丙對西方有恩,也不能這麼故意羞辱西方聖人不是。恩情不是放肆的資本,實力才是。
知道自己不能猶豫太久,敖丙遲疑片刻,急中生智,還真讓他想到了一個合適的理由,就聽他為難道:
“倒不是弟子想辜負聖人的美意,實在是這兩件寶物對我來說太過重要。”
“我龍族有化龍秘法,輔以太陽本源,可化作大日真龍;輔以太陰本源,可化為太陰真龍。”
“毫不誇張的說,這兩件寶物落入我手,完全可助我龍族演化兩大支脈,大漲我龍族氣運。”
“所以,非是弟子故意辜負聖人的美意,而是事關龍族氣運,弟子實在不能答應。”
敖丙確實急智,這種理由都能想得出來。事關龍族氣運,真是重要的不能再重要了,以此為由,完全能拒絕準提的請求,還讓他無話可說。
此時,準提還要繼續交易的話,就是實打實的為難人了。天下之事,再無比氣運更重要的了。
至於之後,大日真龍與太陰真龍要是沒有出現,準提會不會生氣。此事易爾,敖丙真把這兩支龍族造出來就是了。
造真龍而已,又不是造就先天神魔,用不到多少太陰太陽本源的了,甚至都不需要用到那兩件寶物,敖丙耐心采集幾十年日月精氣就夠了。
“事關龍族氣運,貧道若再執意交換,就有些強人所難了。但奈何,這兩件寶物也與我西方氣運有關,貧道實在不能放棄。”
“這樣,貧道再給你一截菩提樹枝,伱看如何?”
準提聖人把姿態放得很低,見無法說服敖丙,沒有以勢壓人,而是主動抬價,開出更高的條件。
菩提樹枝啊,這什麼概念,準提聖人的本體啊,說是洪荒排名前三的先天靈根,那是一點也不為過。
彆的先天靈根吹的再厲害,它化形了嗎?它成聖了嗎?通通沒有。
但菩提樹卻不一樣,他不僅化形了,還成聖了,使得自身發生蛻變,徹底超過其餘先天靈根,成為洪荒少有的先天聖物。
初代蓮子已經很珍貴了,但菩提樹枝的價值絲毫不遜色,甚至還某些方麵,還要有所超出。
“啊這……”
敖丙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這劇本不對啊,西方聖人什麼時候這麼好說話了,姿態放得那麼低,完全把他架上去了,讓他想拒絕都難。
準提聖人要是用菩提子來換,他還能拒絕,但菩提樹枝不同,相當於聖人分身,真的太珍貴了。
毫不誇張的說,哪怕準提是聖人,截斷一截樹枝,也要損失一部分元氣,需要修養很久才能恢複。
“貧道這裡還有一顆寂滅蓮子,便再加上此物,與小友換射日神箭與金烏本源,不知小友意下如何?足夠彌補龍族損失的氣運了。”
還沒等敖丙想好怎麼拒絕,一直保持沉默的接引聖人突然開口說道,又許出了一個令人心動的條件。
接引聖人的本體與準提聖人一樣,皆是洪荒十大先天靈根,不同的是,準提聖人是先天菩提樹,接引道人乃是接引神蓮,又名寂滅神蓮。
天地寂滅,神蓮始生,接引萬靈,是為寂滅神蓮,又被稱之為接引神蓮。這是於寂滅中誕生的生機,最是純粹不過。
所謂寂滅蓮子,就是接引聖人本體所結的蓮子,堪稱造化聖物,能讓萬靈逆反先天,蛻變成先天神魔。
“這……”
敖丙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同時也意識到今日之事怕是無法善了了。
條件越開越好,這可不是什麼好事,說明西方二聖很重視射日神箭與金烏本源,大有不惜代價也要將其拿到手中的意思。
這種情況下,敖丙要是執意不給,西方二聖惱羞成怒之下,很可能會對他不利。
然而,就是如此,敖丙也不能將這兩件寶物給他們。此乃成道之物,豈能交給他人?成道之物都能給,那還有什麼是不能給的?
今日一退,道心蒙塵,以後遇事隻怕會一直退,以至於離成道越來越遠,直至身死道消。
所以,敖丙絕不能退。
深吸一口氣,敖丙壓下心中的不安,儘量以一種真誠的語氣說道:“既然兩位聖人誠意這麼足,那弟子也不隱瞞你們,就實話實說吧。”
“這兩件寶物關乎龍族氣運是假,關乎弟子成道是真。所以,這兩件寶物弟子無論如何也是不會交出去的,兩位聖人還是放棄吧。”
說完,敖丙就像是了結了一樁心事,整個人都放鬆下來。
“成道?”
“不知小友可否詳細說說?”
聽到敖丙說射日神箭與金烏本源關乎到他未來能否成道,接引準提對視一眼,瞬間就聯想到他們在湯穀的布局。
隻有先天至寶,才與成道有關。
但不應該啊,敖丙若是知曉湯穀之事,豈會猜不出此事與他們有關,肯定不敢當著他們的麵說出。
是故,敖丙所言的成道機緣,應該與他們所想無關。
聽到西方二聖的詢問,敖丙顯得很是糾結,不想說,卻又不敢不說。他知道,今天不說出些什麼來,他怕是很難走脫了。
於是乎,敖丙心一橫,以一種極為嚴肅的語氣說道:“此乃弟子成道機緣,本不該說出來。但聖人親自詢問,弟子不敢隱瞞。”
“不過,弟子醜話說在前麵,此事出自我口,傳於兩位聖人之耳,若是因此出了岔子,未來兩位聖人須得全力助我成道。”
敖丙沒有說成道機緣是什麼,而是先讓西方二聖保證,他的成道機緣若是因為告訴兩位聖人的緣故,傳了出去,那他們必須得負責到底。
“這是自然,成道之事何其重要,小友願意告知我們,那是信得過我們,我們絕不外傳。”????“另外,既知小友的成道之路,便等於承了因果,日後小友遇到麻煩,我二人絕不會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