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空的珍妮紡紗機是陳平安帶回來的,改名叫平安紡紗機也沒毛病。
珍妮紡紗機的出現,事情還要從1764年裡的一天說起。
英國蘭開郡有個紡織工詹姆斯·哈格裡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開門後不小心一腳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
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隻是原先橫著的紗錠變成直立的了。
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哈格裡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乾,第二天他就造出了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後來“珍妮機”已增加到八十個紗錠。多年後英國已有兩萬台“珍妮機”了。
珍妮機的出現,使大規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
珍妮機的發明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陳平安帶回明末的珍妮紡紗機是一台26個紗錠的紡紗機模型。
工匠們在掌握這種紡紗機和飛梭織布機的製造技術之後,立馬開始大量生產。
為了保密,生產這些紡織機的匠人陳平安找到的是一些願意賣身為奴的工匠。
隻有自己的奴仆管理起來才會更加的得心應手,統一居住管理之下,泄密這種事情短時間內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
製造好的紡織機器,關鍵部位工匠們還會用木板釘住,才能不讓紡織工們看到紡織機器的構造和秘密。
紡織廠的工人陳平安並不打算都用自己的奴仆,萊蕪縣的奴仆現在都不夠肥皂工坊用的,都需要從外地購買。
紡織廠這種用工大戶要是再全部用自己的奴仆,那就有些不切實際了。
隻要把紡織工坊的管理措施做到位,再把紡織機器做好防窺視措施,釘好的木板不被打開的情況下,機器的秘密也不可能會被泄露。
一行人沒有進濟南城休息,馬不停蹄地繼續趕往萊蕪城。
一天後,陳平安帶著周璟恒來到了萊蕪。
陳平安也明白周璟恒是想先看看自己口中的平安紡紗機和飛梭織布機,於是便帶著周璟恒直接來到了平安鎮。
時隔一個多月,再次回到平安鎮,這邊依舊是一片熱鬨忙碌的大工地,數千泥瓦匠們依舊不停的都在建設著各種房屋。
街道上,運料的馬車來來往往,馬蹄聲和車夫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裝滿木材、石料的車輛在道路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轍印,那是平安鎮蓬勃發展的印記。
街邊臨時搭建的茶棚裡,匠人們趁著休息的間隙,大口喝著茶水,談論著今天的工程進度和誰的活計更精細。
他們黝黑的臉上滿是汗水,卻也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情,因為這份忙碌給他們帶來了富足的收入。
正在建設中的房屋有很多,完工了的新房屋更多,跟離開前相比,陳平安發現這邊已經是又多了好幾處工坊區和不少的居民房。
陳平安離開平安鎮的這段時間,平安鎮的變化還是非常大的。
喜歡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請大家收藏: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