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年:鄭芝龍因功升為福建總兵官;同年,與荷蘭簽署關於對日貿易的協定
1643年:據《長崎荷蘭館日記》記載,明朝商船到岸總值中鄭芝龍的份額占到80。
好吧,這就是大海梟鄭芝龍崛起的整個過程。
陳平安這會兒所在的時間點是崇禎五年七月十八日。
也就是1632年7月18。
明年,1633年,也就是鄭芝龍在海上擊敗荷蘭人的時間點。
陳平安又具體的查了一下,1633年7月12日,荷蘭人突襲廈門,10月22日,雙方在料羅灣海戰,鄭水師獲勝,自此荷蘭人不敢再隨意入侵。
還有一年時間呢,也不知道自己的蒸汽動力海船能不能成功量產。
陳平安記得自己安排海船研究所那邊開始研究蒸汽動力海船的時間點,是在崇禎五年(1632年)三月初。
當時王景洪給出的承諾是一年之內,給自己研製出700噸排水量的平安號蒸汽動力海船的。
這都三四個月過去了,也不知道海船研究所那邊搞的怎麼樣了。
當然,即便王景洪能按時造好平安號蒸汽動力海船,但想要量產的話,好像也來不及。
畢竟,明末這個時期,想要造好一艘海船,怎麼也得需要一兩年時間的樣子啊!
看來是不能等蒸汽動力海船了啊!得先組織一個大型的風帆海船艦隊,明年鄭成功和荷蘭人開戰,自己怎麼也得插上一腳。
想到就乾,陳平安立馬給登州那邊發去命令,接下來一段時間,登州那邊主要就是發展水師。
根據曆史資料記載,這會兒鄭芝龍手下大大小小的各種船隻得有千餘艘。
陳平安要是想跟鄭芝龍一較高下的話,就得組織出一個規模超過千餘艘的海船艦隊來。
陳平安之前已經是了解過了,一艘福船的造價大約是500到1000兩之間。
陳平安要是想搞出一個千艘的福船大艦隊來,就得花費50到100萬兩的白銀出來。
好吧,這些錢,陳平安自然是能拿出來的,但會大大拖延陳平安手下其他產業的發展進度。
最關鍵的是,想要造出這麼多船出來,需要的可不僅僅是銀子。
明末造一艘大海船所需時間因多種因素而異。一般情況下,想要造出一艘合格的大海船,大概需要一兩年時間。
這個時間主要浪費在了木材的準備上,需選用儲存數年、含水量20%以下的乾燥木材,冬季砍伐儲備後,再慢慢造船,讓框架和外殼自然乾燥,這一過程就需耗費不少時間。
若遇到戰時等緊急情況,使用乾燥程度不夠或質量稍次的木材,建造一艘大海船則需要的時間就少多了,隻需要6個月左右,但這種船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下,幾年時間就可能腐爛。
這是陳平安通過無線電,聯係登州軍營那邊,造船老師傅所說的造船經驗。
當然,這都是說的造大福船,要是造小福船,亦或者是更小的滄海船、倉山船,隻要木材足夠,所需的時間更短,三四個月就能造出一艘來。
問來問去,陳平安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節約造船時間,關鍵點還是在合格的木頭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