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伴啊,你且看看餘愛卿這篇折子,有沒有可行性?”
王承恩接過折子,仔細閱讀了一遍,思索了一番後才開口道“陛下,以老奴之見,餘大人之策略確實有解決遼東兵事之希望。”
崇禎“餘愛卿之策,比袁崇煥如何?”
王承恩“好。”
好吧,王承恩其實是想說好一萬倍的,在王承恩看來,餘大成的策略,比昔日袁崇煥所謂的“五年平遼”之空談靠譜一萬倍。
但也就隻能在心裡想想了,自己要是說好一萬倍,那就有點打崇禎的臉了。
畢竟,當年力挺袁崇煥,可是崇禎自己決定的。
崇禎“既然大伴說好,那肯定是錯不了的,當初朕力挺袁崇煥那會兒,大伴你可沒用一個好字來稱讚袁崇煥的。”
“不過,朕唯一憂慮的就是換防問題,萬一出了亂子,不好收拾啊!”
王承恩“陛下,餘大人既然願意人頭擔保,想必餘大人肯定是有一定把握的。”
“退一萬步講,若是不可為,大不了就是以餘大人偽造聖旨之罪搪塞而已。”
崇禎聞言,不由默然無語。
崇禎自然是明白餘大成的偽造聖旨是個什麼意思。
大明這會兒,由於文官集團和皇權的不斷鬥爭,一道聖旨的生效與否,可並非隻需要皇帝蓋印這麼簡單的。
通常要經過以下流程:
票擬:內閣大學士對奏章提出處理意見,寫在票簽上,供皇帝參考,這是聖旨形成的前期重要環節,為皇帝決策提供依據。
批紅:皇帝對內閣票擬進行審核,用紅筆做批示。若同意內閣意見就照批,有不同想法則會修改或提出新意見,批紅後的內容才是聖旨的核心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便是皇權和文官集團互相鬥爭互相妥協的一個過程。
等雙方都覺得差不多後,聖旨才算是進入正式生效的下一階段。
抄寫與校對:由專門的文書人員將皇帝批紅後的內容工整抄寫,形成正式文本,之後會有專人校對,確保內容準確無誤、無錯漏和歧義。
用印:抄寫校對無誤後,由司禮監掌印太監負責用印,通常用的是皇帝的玉璽,隻有蓋上玉璽,聖旨才具備法律效力。
六科給事中審核記錄:六科給事中會對聖旨內容進行審核,若通過,會在相關的登記冊或文檔上進行記錄,表示該聖旨已經過審核,可以下發執行。
餘大成的偽造聖旨意思也是很簡單,隻需要崇禎給他一道聖旨,其餘步驟全部省略即可。
當然,換防關寧錦防線這種事情,走正規程序,肯定是想都彆想的,與關寧錦防線牽扯在一起的各種利益團體,數不勝數。
換防關寧錦防線這種事情隻要敢提出來,就會是個曠日持久的拉鋸。
最後就算克服萬難,朝堂上通過了提議,關寧錦防線的一幫子兵痞們也會搞事情的。
總之,想要走正規程序換防,崇禎這個當皇帝的說話都不好使。
唯有靠餘大成暗中出手,快刀斬亂麻才有可能。
事情成了,這聖旨就是真正的密旨,事情要是辦不成,餘大成就會站出來用假傳聖旨,偽造聖旨的名義出來頂罪,平息遼東的動亂。
這叫什麼?這叫為了他崇禎的事兒,餘大成連殺頭甚至是誅九族的罪都願意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