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消化殖民地、張二河的移民經曆
除了農產品,荷蘭人從各方貿易中賺到的錢隻多不少。
接收了荷蘭人的殖民地後,陳平安以後每年都能從在這邊收獲五六百萬兩白銀左右的利益。
有著如此豐厚的利益在這裡擺著,對於這片新殖民地,陳平安自然是得好好經營了。
軍隊占領隻是第一步,來自台灣的大量的基層官員,逐步參與到印尼殖民地的管理中去則是第二步。
隨著台灣的基層官員們陸續抵達,印尼殖民地的行政管理開始了一場全麵的變革。
以三等公民製度為基礎的新的行政管理製度,很快就在印尼殖民地推行開來。
對於陳家軍實現的三級管理製度,印尼的土著們並沒有怨言,反而都是非常高興。
沒辦法,他們本來就在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下過日子的,所謂殖民統治,可不是什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統治方式。
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壓榨,印尼土著累死累活的乾一年下來,也就隻能天天混個半飽而已。
陳家軍的三級公民,隻要認真工作,每年需要上交規定的農產品後,足夠三級公民吃個八九成飽。
等成了二級公民,你不僅能吃飽,每年還會有些剩餘。
等成了一級公民,你就可以經常打打牙祭,剩下不少糧食,攢下不少家產,娶媳婦,生娃。
陳家軍的三級公民製度,絕對要比荷蘭那種完全讓人看不到希望的殖民統治要好的多,印尼的這幫土著們自然會高興了。
當然,陳平安的這種三級公民製度還在摸索階段,需要趙滿倉在執行管理的過程中逐漸的去完善。
無論是菲律賓殖民地,還是印尼殖民地,都成了陳平安實驗新殖民秩序的一塊寶地。
崇禎八年八月十九,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印尼殖民地的所有領土,陳家軍都已經是基本上全部消化完畢。
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忙活了一年多,從歐洲總部調集了大量戰船和大量重炮過來,為的就是要獲取到陳家軍的先進造船技術和火炮技術。
然而,一通忙活啥也沒撈著,反而是給了陳平安一個開戰的理由,完全把兩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給吃進了嘴裡。
這就叫做偷雞不成蝕把米。
新的統治秩序開始穩定運轉之後,印尼這邊也迎來了第一批來自大明的移民。
張二河本是陝西興安府張家堡的一個普通農民,家裡幾畝薄田,雖說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但好歹也能勉強糊口。
可崇禎年間,陝西那叫一個亂啊,農民軍和官軍天天打來打去,莊稼地被踩得稀爛,收成一年比一年差。
村裡年輕力壯的,要麼被拉去當兵,要麼跟著農民軍跑了,剩下的一些人不想當兵又不願從匪的,就隻能是結寨自保了。
張家堡裡正家的大兒子張勇虎是個能人,早年在軍中當過兵,適逢亂世,張勇虎便帶著張家堡的老少爺們在村子四周築起了簡易卻堅固的圍牆,走上了結寨自保這條路。
由於張勇虎勇猛,倒也是打退了不少流賊,一時間十裡八鄉不少人都來投了張家堡。
張家堡也有原先不到三百戶的小村堡,逐漸發展成了有上千戶的村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