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兵命令下達之後,這27.5萬大軍有條不紊的開始往山東集結。
陳平安這次調兵,基本上都調的是一些原本不是陳家軍的非嫡係軍。
這些軍隊,你要是不拉著出去打一仗,終歸是少一些歸屬感的。
這次正好拉著他們出一趟國門,這些人隻要是到了日本,那都是龍國人。
倭寇對大明朝的影響可是非常深遠的,這些人到了倭國,體驗過在倭國攆著小倭寇打,而且還可以在倭國當大爺的感覺後,這些人就會建立起一種對龍國這個新建王朝的濃濃歸屬感。
有了這種歸屬感的兵,以後無論是怎麼用,這些兵都是最好用的。
完成了調兵遣將之後的陳平安,帶著手中僅剩的12萬大軍,離開湖廣,進入南直隸。
南直隸在明末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經濟方麵
農業發達:南直隸地處長江中下遊平原和江淮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重要的糧食產區,素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手工業繁榮:以紡織業為代表,蘇州、鬆江等地是全國的紡織業中心,產品質量精良,遠銷國內外,同時,南京的印刷業、蕪湖的漿染業等也聞名全國。
商業興盛:揚州、南京、蘇州等城市商業發達,是全國的商業中心之一,商品交易頻繁,商業稅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占比頗高。
文化方麵
教育資源豐富:南直隸擁有眾多著名學府和書院,如南京國子監是全國最高學府之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
文化名人輩出:此地文化氛圍濃厚,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思想家等,如施耐庵、吳承恩、董其昌等,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科舉優勢明顯:南直隸在科舉考試中成績斐然,錄取人數眾多,在朝廷中擔任重要官職的官員也多來自此地,對國家政治有著重要影響力。
政治方麵
留都所在:南京是明朝的留都,設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機構,雖然權力不及北京,但在政治上仍具有重要象征意義,是明朝在南方的政治中心。
戰略要地:南直隸地理位置重要,是拱衛京師的重要屏障,同時也是控製江南地區的關鍵所在,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人口方麵
南直隸是人口密集地區,人口數量眾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也使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促進了城市的繁榮。
隻要南直隸再被陳平安給順利拿下,那麼文官集團們的基本盤,也就算是沒了。
就在陳平安一邊繼續偽裝,跟南直隸的文人士紳集團們虛與委蛇,一邊重新整編著南直隸的軍權的時候,趙大牛和李水生帶領的十一萬大軍正迅速通過海路,花了一天半時間,成功在日本的甲賀郡登陸。
大軍登陸後,櫻井信夫帶領一萬騎兵,穿越甲賀郡,直奔京都而去。
明正天皇則是留在大軍之中,打著天皇的名號,隨著十萬大軍,從登陸的甲賀郡沿海開始,一路平推,開始占領整個甲賀郡。
甲賀郡與京都所在的城山郡相鄰,早晚也是明正天皇需要攻略的目標。